第337页

无芒的、饱满的、高产的那一批自然要留作种子,品质低的那些也不浪费,依着楚溪客的意思就是——

「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 当然要亲口尝一尝啦!」

不过, 在吃进嘴里之前, 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首先是脱粒。

传统的脱粒方式就是在一个斜放的木板上摔,或者用一个很长的、造型类似双节棍的工具用力敲打,废了老大劲,最后还是会有很多谷粒留在穗子上。珍惜粮食的百姓们还要用手一粒粒摘下来。

种植水稻的地域这个时节常常下雨,晴朗的天气就那么几日,如果不儘快脱粒、儘快晾晒,好不容易收下来的稻谷八成就要发霉了。

所以,改良脱粒机是关键。

好在,楚溪客未雨绸缪,早在去年商队刚刚出发去寻找占城稻的时候,他就叫工匠把脱粒机给研究出来了。

也是为了求个好兆头吧!

楚溪客自己不太信这些,但是,为了让商队平安回来,他把能做的都做了。

暑假时,楚溪客在历史科技博物馆做过志愿者,专门负责给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解古代农具的发展演变,其中就有打谷机和脱壳机。

这几套机器楚溪客讲解了不下一千遍,为了应对小学生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私下里还查了许多资料,因此闭着眼睛都能復原出来。

他做的是一种「脚踏式打谷机」,不用油也不用电,用脚踏板和传送带做动力传送装置,带动滚轮转动。

原理有点像脚踏式缝纫机,通过不断踩踏促使轮轴转动,轮轴再带动滚轮飞速地转起来。

最核心的部分是中间那个长着「铁刺」的圆柱形滚轮,铁刺用来梳理稻穗,滚轮快速转动对稻穗又蹭又刮,就可以把谷粒打下来。

这样一台脚踏式打谷机,理想状态下一天可以打两千斤谷粒。

楚溪客让屯田兵做了一下示范,把周遭的农把式们都给看愣了。

当地的屯田兵也愣了:「你们没见过吗?」

江南来的农把式:「没见过啊!这是啥?」

当地的屯田兵:「你们不是打江南来的吗?这都没见过?」

江南来的农把式:「江南也没这物件啊!」

屯田兵们愣怔之后,纷纷昂首挺胸笑了起来,富庶的江南都没有的物件,平川有!

除了打谷机,还有脱壳机。

这个时代稻米脱壳叫「舂米」,方法就是把带壳的谷粒放进一个石坑或石罐中,然后用厚重的木杵用力砸,通过木杵的衝击力和谷粒之间的相互摩擦把谷壳舂下来。

这样的操作不仅累人,效果还不好,力气小了谷壳脱不掉,力气大了容易把米粒砸碎,而且谷壳和米粒混杂在一起,要不断过筛。

楚溪客叫人做出来的这台脱壳机仿照的是现代电动脱壳机的原理,上面有一个漏斗,用来倒入谷壳,下面是逆向转动的胶轴,给谷粒施加压力的同时还不会把内里的大米碾碎。

其中,最大的改动就是把电力功能改成了手摇式,这样使用起来会辛苦一些,但比舂米要简单高效多了。

楚溪客和工部的技术帝们反覆研究之后,还在中间增设了米粒和谷壳分离通道,最下面安装着手摇式风扇,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谷壳筛出去。

当然,少不了漏网之鱼,这就需要反覆碾上三四遍,最终就能得到白中泛黄的米粒了。筛出去的谷糠也不会浪费,稍稍加工一下就是上好的鸡鸭饲料。

看到打谷机的时候,农把式们虽然震惊,好在还能正常地表达疑问,然而此刻,看着这台神奇的脱壳机,这些和稻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人,险些跪地参拜。

越是体验过农事艰辛的人,越能理解这样一台机器对农户、甚至对国朝农业发展的意义。

大司农小心翼翼地问:「这农具,殿下卖吗?」

楚溪客摇了摇头。

大司农一噎,后面的「不情之请」顿时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了。

实际上,不用他开口,楚溪客便主动说:「大司农,劳烦你用个人名义把图纸送往各州吧,尤其是那些盛产水稻的州府。」

大司农倒吸一口凉气,不敢置信地确认道:「殿下的意思是……白送?」

还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那种?

楚溪客点点头。他可以利用红砖和精盐赚官府的钱,却不想用这些农具赚百姓的钱。

是了,是了,自家殿下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啊,刚刚那一瞬间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的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

大司农怀着复杂的心情,给楚溪客行了一个大礼:「臣,代各州同僚叩谢殿下!」

农把式们也纷纷跪地叩首。他们代表的便是江南的万千农户了。

这下,倒让楚溪客不好意思了。

***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楚溪客费心了。

农把式们指导着屯田兵们如何晾晒谷粒,如何脱壳入库,如何保存稻种,一边指导一边感嘆:「平川的天气真好啊,足足一个月都不见雨天,哪里需要担心稻子发霉哦!」

屯田兵们同样羡慕对方:「江南处处都是水田嗷?都不用挖渠引水的啊?岂不是顿顿都能吃上大米?」

总之是彼此羡慕,相处起来也愈加融洽。

农把式们还教给屯田兵一个连楚溪客都不知道的小窍门——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