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没有人能明白这是为什么?

就如同他们也同样不明白这巨幕是如何从天而降的一样。

【咱们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根据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载,《魏策》中有一个劝谏魏王的小故事,从前有个人他要往楚国去,大家都知道,楚国在南方,但那人却往北走,朋友劝他说你这样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的。】

【后来人们就用南辕北辙来比喻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

【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人只要顺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总有一天他能够到达楚国。】

女子边说边用手比划方向,意思再明确不过。

【然而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想要了解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毕竟地球周长四万多公里,古代的马车车速大约十公里一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转弯不发生任何意外的话,半年时间可以绕地球一圈。】

【但若真有人这么去做,我敬他是条汉子!】

此话一出,在九州岛之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竟身处于一个球体之上。

这怎么可能呢?

单凭倒立行走这一点,众人就不可能相信。

然而,即便不信。

但是还是有些人为这四万多公里而 蠢蠢欲动。

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若真是如那女子所言呢?

那可是解决了困惑他们多年的一大疑惑!

【走水路就稍稍简单一点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但凡他朝一个方向别回头,那就没麦哲伦环球航行什么事了。】

1405年,永乐三年。

朱棣刚刚颁布了让郑和作为正使,率领水师出使西洋,谁知道就突见巨幕。

看到此处,朱棣也不顾朝令夕改之坏名,立刻更改旨意,让郑和一路西行,由东而归。

郑和自是接旨,不在话下。

第11章

《天问》

【从「不任汩鸿」到「禹何所成?」这里问的是水,水从古至今都带着一股神秘的力量,时至今日,我们利用现代高科技也依旧不能探索到水底的最深处。】

【这一小段主要是联繫神话故事鲧禹治水的传说来进行发问,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没办法理解,他们都会将之赋予神之力。】

【比如风,我们都知道风是由冷热空气对流而产生的,而那时的人们却以为是由风神主导而来。】

「此言何意?」

众人越听越迷糊了。

什么是冷热空气对流?

即便是从小接受教育的贵族们也都对这说法闻所未闻。

昭阳更是直接将疑问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屈原,「屈左徒可知此乃何意?」

这《天问》既是他的作品,想来他应该是最懂这其中奥秘的。

然而,屈原从何处能了解到这些,他甚至还未能从人们生活于一个球上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这些都太不可思议了。

他微微摇头道:「此女所言甚是深奥,只这冷热空气对流一句便难以解释,然……」

屈原顿了半晌,方才道:「风起却常现于冷热交替时是也。」

他如此一说,众人想想也觉确实如此,心中也更加认同女子夸讚屈原的话。

【不过若是没有古代先民们的这些思考,我们今天也无法探索到自然中的诸多奥秘。】

女子说话间,巨幕上又出现一些奇怪的东西。

一条线的上方画了几根箭一样的符号,中间写着热空气往上跑,而两边写着冷空气往下,随即便捲来一阵风,在众人还未来得及去探究清楚时,那些符号就已经被吹散,随之又现出《天问》中的诗句。

「屈卿,方才那物可看明白了?」熊槐也对女子讲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屈原点头,「大王放心,臣已记下。」

他虽还不是很清楚,但女子所表达的意思他已明白一二,届时再钻研一番便可。

【我们接着分析下面的内容,从「康回冯怒」到「乌焉解羽?」这里问山川位置、气候变化、动物植物和一些怪异事物。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问地。】

【以上就是第一个大的部分, 问天问水问地,所谈到的内容属于自然方面,而接下来便开始问历史现实。】

巨幕中的各种动物神兽的图像被女子一一展现出来。

那些存在与传说中的只能靠着他们的想像存在的形象如今就出现在他们眼前。

所有人都紧紧盯着巨幕,就是那些原以为女子乃祸国妖女的老人们也不愿错过女子的讲解。

但那些画像展示的时间太短,许多人想将之记下,也只能留下寥寥几笔。

【后面一大部分从夏商周的历史最后重点落到屈原最关心的楚国。】

【屈原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不明白为何身负天命的君主不再贤明,举例启、纣王、幽王等,其实这些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如今对楚国的不满与控诉。】

【「厥严不奉,帝何求?」国家庄严不再,求天还有用吗?】

听到女子铿锵有力的问话,就像是心中被闷锤击过,熊槐的面色变得更加阴沉。

他不可能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天问》既是一首思考世界人生的哲理诗,也是一首写给楚王的述志诗。】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