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早知道他就应该字斟句酌,将这五言雕琢得更加引人入胜些。

不知此女是否还会再提及自己。

她如今盘点文人,若是盘点书画家定然有自己一席吧!

就此事看来,如曹子桓所言,文学亦乃国之重也。

赵佶想起赵明诚一家,陷入沉思,甚至没注意到女子称呼自己为徽宗。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这几句是对于白马之上的少年的介绍。「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幽并游侠,其实指的就是游侠,古幽并一带常出游侠,也就是今山西、河北、内蒙、辽宁一带,所以称幽并游侠。】

【古往今来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再到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再往后各朝各代的文史作品中,人们对于游侠这个群体的态度是有争议的。】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汉武帝刘彻伏首案前,桌上的竹简之上写着一些字迹,这些字迹中间被污了不少,勉强从开始到最后能大体看清。

东汉

三国

曹魏

魏晋

隔了些位置,又写下了几个字。

南朝

明清

唐宋

南宋

刘彻搁下笔,继续看向巨幕。

【首先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引用韩非子的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就是说儒家那些读书人舞文弄墨破坏法纪,而游侠则用武力破坏禁令,韩非子对两者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司马迁而后又对侠士精神进行讚扬,可到了东汉时期,班固与司马迁是完全相反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文化反应一定的政治,韩非子提出那句话是因为他崇尚法,希望所有人不管文武都以法为度,而司马迁、班固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来自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具体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些前辈的论文看一下。】

【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在《白马篇》中曹植对游侠是持讚许态度的。】

【但是就连极力讚扬侠士精神的司马迁也将一类恶「侠」分离出去,并说游侠之行「不轨于正义②」。那曹植自然也清楚,于是他这里崇尚的并非是游侠的叛逆行为,而是以侠武为力,为国效忠,可以说是对「侠」的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并非全盘肯定或否定。】

「好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刘彻提笔在竹简之上写下这几个字。

巨幕刚出现时,他召见司马迁父子谈及着书之事,司马迁看着成竹在胸,想来定有把握。

如今听这女子频频提起《史记》,真当乃巨着矣,他心中不免对司马迁更满意了些。

刘彻又看了眼自己写下的那八个字,提了朱笔又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似乎说得也有点道理。

【曹植对游侠的这种改变让游侠精神得以延续下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我们的诗仙李白。】

【他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气势十足且非常厉害,「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一生的梦想。】

第19章

《白马篇》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四处山林已染了秋色。

睢阳郡内,酒旗招展,街上行人络绎不绝。

城边一酒肆内,三个中年男子一边赏着窗外秋景,一边对着古今之事侃侃而谈。

此三者正是大诗人李白、游历于此的杜甫以及同样壮志难酬的高适。

三人谈笑间只觉相见恨晚,不由地便多饮了几杯,就在此时,巨幕又现矣。

巨幕中早已言及李杜二人,可见两人文才,如今又听到幕中女子唤李白为诗仙,三人皆以为奇。

「李十二,此女竟如此称呼于汝,不过倒也相衬。」高适丝毫不为巨幕未提自己而伤怀,夸讚道。

李白早已名满大唐,而杜甫亦文采斐然,能与此二人畅饮此番,足矣。

思索片刻,李白道:「许是贺监曾笑唤吾谪仙人之故。」

杜甫也颔首嘆道:「李十二当得此名也!」

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

江州。

白居易见此巨幕心中一震。

他看向身旁妻子,问:「此女唤李太白诗仙?」

「『知我者皆以为诗仙①』,此名乃李太白之名也?」

李杜之才非常人所及,李太白素有谪仙人之称号,后世称之为诗仙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旁人,自己或可一争,如今当拒此称号矣。

【侠客精神在唐代尤为流行,也一直影响着我们后世的武侠小说作品。】

【李白借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侠客的倾慕以及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嚮往,他不止写过这么一首有关侠客的诗,他的《少年行》,还有《行行游且猎篇》中的「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都写出了他对游侠的肯定态度,而后者更是藉以表达自己想要为国效力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

【我们都知道李白此人可谓文学泰斗,但在政治上却毫无建树。】

【说起来,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结果最后都只能借文学以流芳百世,比如咱们前面提到的屈原,屈原还算好,至少做了实事,还领导过改革。但咱们现在正说的曹植,之后会说到的李白,还有一直未曾入仕的孟浩然等等,这些人就……】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