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1099年,元符二年。

儋州。

最终苏过还是给自己父亲安排了小一壶新酿的酒。

试问能隔空与自己的崇敬之人交流,世间还有比这更令人欣喜之事吗?

况且一小壶酒被他兑了点水,喝完当也只是微醺,只求先人莫怪。

苏过有些小心地看着自己慢慢品酒的父亲。

对方像是恍若未决,只是轻轻抿着酒,而后认真看着巨幕。

苏轼感觉到酒有些没对,却没多想。

他若是没有陶渊明的诗文,自己这些年将会丢失了多少的乐趣,这世间幸得陶潜也。

【儒家思想与老庄思想在陶潜的生命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那时其实佛教也开始盛行,陶渊明也有和尚好友,诗文中曾提到一些佛教用语,但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得出来他应该是不信佛的。】

东晋。

陶渊明颔首,佛讲前世今生,而他只认当下。

把当下的日子过得好了,管它什么前世今生!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对陶渊明的诗文十分熟悉,他也欣赏陶渊明笔下的那些质朴真情。

他对于陶渊明信奉自然的思想也是十分赞同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

何必想什么过去将来,今日畅快不久好了!

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一家倒还算是信佛。

但他以为,佛、释、道并非矛盾之道。

个人有各自的道,每个人所信的道都有所不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心中的道。

【由于思想和现实原因就导致了陶渊明在入仕时的矛盾心态,正如陶渊明猜想的那样,桓玄果然谋反了,但是后来被刘裕镇压,晋朝暂时保住了。】

【于是包括陶渊明在内的许多人心中又开始燃起希望,当时陶渊明写了一首《荣木》表达自己想要去建功立业的想法。后来他也就真这么做了。】

东晋。

陶渊明和颜延之对视一眼,想起了那段时间的日子。

刘裕起事,一开始众人都觉得他是为了平乱,可如今看来他与桓玄并无差别,都是想取晋而代之。

不过现在颜延之在刘裕手底下做事,人各有志,陶渊明也不能说什么,也没必要说什么。

只是,他很清楚,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元兴年间,陶渊明去了刘裕麾下做参军,这个时候就已经很纠结了,一方面觉得自己可能会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想着归隐,但三月认为这里更多可能还是现实原因,当时的朝局太不稳定,而陶渊明没什么背景,又显然不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在那种世道想要有一番作为,很难。】

东晋。

陶渊明不置可否,幸亏他及时回头了。

不管是在何处做官,都是谄媚小人当道,要不然就是畏手畏脚混日子,像颜延之这般的已然少见了。

如此,还有何意义?

他就是不适合这世道,这世道就没适合他从仕之道。

便保持现如今这样子,与家人同居,与好友同饮,没什么不好。

【在去赴任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这几句跟他之前所说的「少无适俗韵」之句是差不多的含义,「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自己小的时候也不管其他什么事情,只倾心于琴和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那时候穿着粗布衣服很自在,虽然很穷但是心安。】

西晋景元年间。

嵇康二人走得乏了,便倚在一块大石旁借着微凉的石头继续消散身上的热意。

闻此言,嵇康笑道:「没想到此人还与吾有同好,只可惜此子年长变心性,若久居自然定能更加快活。」

山涛何曾不知嵇康所言乃正理,他们几人中谁又是真正想进入官场的呢?

若非形势所逼,他们在这山水之间,食药、饮酒、抚琴、清谈,起步快活。

可并非所有事情都能轻易如愿,至少性命还是重要的,只盼着晋公可以不与叔夜计较吧。

「叔夜所言极是,你我二人许久未见,再痛快地喝一场吧!」

「善!」嵇康爽快应道。

【陶渊明有一把琴,没有琴弦也没有琴徽,但他喝了点酒开始抚琴,而且还抚出了一股子「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①」的气势。】

东晋。

「哈哈哈……」

外边看巨幕的村民们笑起来,「陶先生,快将你那琴取出来,弹与众人欣赏一二。」

颜延之附和,「说得是,让我们瞧瞧陶先生的高山流水。」

陶渊明招呼着众人往院中坐下,连忙取了琴就要伸手摆弄起来,虽然什么也听不到,可瞧他那双手舞动的样子,若说是高山流水还真没人能反驳。

恰逢此时巨幕中也开始传出古琴的乐声,陶渊明顺势和着那乐声动作,倒是有那么点意思了。

颜延之饮下一杯酒,与同样闭着眼的陶渊明共同畅游在这「高山流水之乐」中。

【他弹的到底是什么曲子我们自然不可能知道,但这种随性而为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时有发生,这就是魏晋之风流。】

1099年,元符二年。

想像着无弦而奏的场景,苏轼记起自己曾在黄州时写过的一首《琴诗》。

是当时听了他人的曲子得出的一些想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