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为父未曾去过,不过想来好也是好,不好也是好。」

心中若想着自由时光,如何会不好?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这些年走过名川大山,现如今想起来大好河山皆我怀,还有何不满?

至少自己曾在天子近前事过,虽结果不如人意,但到底试过一场。

罢了,踌躇哀嘆,不如愤而起行。

思及此也不等巨幕停歇,收了行李,接一壶酒便往齐州而去。

【但他说是事事如往昔,可万事万物皆有变,有的不过是物是人非罢了。这里寓意的不仅是钱溪这个地方,更多的还是东晋整个朝廷的物是人非。根据我们前面讲过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家就能想像,其实那个年代是很乱的,他比之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比之三国时期还要乱得多。】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众人皆以为奇。

此女先时说过,他们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战国。

这里每年都会发生各种战争,朝不保夕那是常有的事情,竟还会有比他们这时更乱的时代。

老天爷啊,太可怜了吧!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众人也都不敢相信。

那是何等的人间炼狱啊!

饶是久经沙场的曹操也忍不住地蹙了蹙眉。

竟真有那样的时代?

若自己的魏能延续下去当是能避免吧?

想到此处,他便对地牢中的司马懿更恨了几分。

要不是当初自己也曾受过司马家的照拂,刘备与孙权又虎视眈眈,而各世家大族又盯着,他一定灭了司马家满门,一个不留!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很快明白了这其中原由。

就是女子此前说的五胡乱华。

该死的匈奴人!

到了宋朝时,也是边境战事问题。

他刘彻既要让这大汉江山延续下去,也要彻底打败那些异族人!

他要收復北方,让整个中原能永享安宁!

他要后世永远记住,这是他刘彻的功劳!

上次与卫青详谈一番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没有人就培养人!

他大汉四千万人难道还收復不了北方吗?

【如果有人觉得那个时代好像很安宁,那可能有一半都是陶渊明的功劳。】

东晋。

陶渊明一怔,怎么像是说他蒙蔽后人?

世道艰辛,总不该所有人都跟着苦。

【但他写的除却他自己真是经历的,那就是他积极幻想,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晚点再细说,他在这钱溪感嘆一番后就开始描写风景了。】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微雨就是细雨,古往今来,描写微雨的诗句不胜枚举,但大多与薄雾一同出现,就像是这样一幅场景。】

女子说着巨幕中就出现了一幅山景,山林里树木郁郁葱葱,依稀能看到细细的雨丝,透过细雨往前不过几丈,便已看不清前路,都被薄雾给遮挡了。

744年,天宝三载。

辋川别业。

王维瞧着那巨幕,整个人都仿佛沉浸其中。

若论起好景,还是山中的最妙。

【陶诗以自然着称,金末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中这样评价陶渊明的诗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东晋。

颜延之握着酒杯的手一顿。

他原先只觉陶渊明诗中的感情充沛与旁人有所不同,但是其诗遣词造句是他所无法欣赏的。

不止是他,当世之人但凡是读了陶诗的想必也没有大肆讚扬的。

没想到他在后世评价如此高。

重点是,颜延之觉得此评价说得十分正确。

许多诗读着读着都有些腻,可陶渊明的诗虽觉有不足可很有新意,原以为是当世此类诗作太少,如今看来似乎是他学问太浅了。

【虽然都说陶渊明的诗是从胸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写的不是诗,都是感情都是生活,但是咱们一看此诗句中的「洗」字,用得绝妙。】

【就这一个字,我们就能想到当时的场景,能推测陶渊明的心情。】

【他在官场之中身心俱疲,只有在看到这样的美丽的自然风景时,心情才是放鬆的,就像是被沾染了尘土的树木被一夜细雨洗得只剩下了清新。】

【这个字的绝妙程度几乎可以和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相媲美了。】

809年,元和四年。

贾岛刚刚还俗,先时听女子说起自己的诗句仿佛不大讚同的样子,他还气馁了几日。

原以为自己的诗句入不了后世的眼,却没想到此女竟在此时又提起了。

「僧敲月下门……」他低低念叨着,觉得此句甚妙。

自己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足以,只是不知这前后是何诗句,若联繫得好,当是妙篇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推敲」一词,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写作时反覆地琢磨思考,而此 典故就是来自贾岛。】

【据说是贾岛却找朋友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一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当时写了,就觉得还不错,可是到了第二天回家的时候,在路上灵光一现,感觉好像「敲」似乎更妙,但「推」好像也挺好,他就推敲推敲那个纠结啊!他做着那又推又敲的动作跟中邪似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