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他还可以为百姓再献一份力。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我每天都想着回归田园,怎么能离开这么久呢?「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终究是要回去的,我的决心就像那霜雪中屹立不倒的松柏。】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丕召集了众人一同商议接下来的事务,恰逢幕中女子出现,正巧一起看了。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刘桢嘆道,「若这陶渊明将松柏之志置于政事,恐成就不小。」

曹丕颔首,「此子诗才惊人,只不知有无治世之才。」

【整个一首诗都是在说他不想做官而想归隐,其实能看得出来陶渊明当时的心里应该还是有些纠结痛苦的。】

【他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在官职上待得很痛苦。】

【就像李白一样,李白做梦都想当宰相,但是最后却当了一个无实权的翰林供奉,干的最多的事,大概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玩得高兴了,请他去写几首诗助兴,所以李白也离职了嘛。】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笑了笑,很好,李隆基是吧。

等他登基那一天,他就要下一个密诏,绝不将皇位传给叫李隆基的!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冷笑一声,很好,李隆基永远别想出临淄一步。

她得好好物色一下。

什么没用的人都能当皇帝了!

还是自己培养的安心些。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回首往事,自己做梦都想做宰相。

可现在他已经四十多了,连宰相的边都还没摸到。

罢了,顺其自然吧。

反正,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再回去做那翰林供奉。

【虽然说他们离职的原因是不同的,但那种没办法施展自己才能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

【像白居易、苏轼、欧阳修等人都挺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句的,但是他们都没有随意地隐居,这官基本上一做就是一生,像白居易和欧阳修还好,都曾身居高位。但陶渊明的这位忠实粉丝苏轼,我们才了解过,仕途不能说是一帆风顺,只能说是万般坎坷吧,但他一直在为朝廷为百姓做事。】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微微嘆息,且不论他最初想做官的原因是什么,世道如此,既能出力,自然还是不该逃避。

更何况,他如今又无需因五斗米而折腰。

做的事为的是天下人,想来陶潜若有这样的机会,当也不至于如此为难。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粉丝?何物?线粉?」苏轼诧异。

但显然这里的粉丝不是指吃的食物,当是与先时提到过的迷弟类似。

「不能说是……只能说是……这表达也着实有些奇怪。」

【所以由此可见,他们所推崇的陶渊明的思想并非是他的摆烂的消极的一面,而是那顺应自然的自由的积极的一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辋川别业。

虽说陶潜辞官并无错,可因一时之快惹得半生清贫,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

王维虽常住在这辋川别业,但还有左补阙之职。

朝廷如今已变了样,该做的事还得做。

此女说得不错,当学陶潜自由积极的一面,虽二者本就难以分割。

【到这个时候,陶渊明距离最初进入游宦生涯已经很多年了,那些官场上的想看到的不想看到的大概都已经看了个遍,这时他基本上是已经完全对官场失望。】

【到了公元405年,义熙元年,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这是他最后一次做官,干不到三个月又离职了。后来再有人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了他真正的隐居生活。】

【这次离职他写下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归去来兮辞》。很多人对他的这篇抒情小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就只有这一篇而已。】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并不否认。

这篇赋辞达意畅、语言自然,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晋代能出其右的,在他看来,没有。

东晋。

颜延之轻呼一声。

「竟是如此高的评价!」

看来后世之人是真的很欣赏元亮啊!

这个欧阳修屡次被提及,还是什么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有那个苏轼、李白、白居易,这些人都欣赏他的诗文,这简直颠覆了颜延之以往的认知。

他真想收集一份陶渊明的作品拿回去仔细琢磨一番此中优劣。

如此想着他便也就开口了。

对于这些陶渊明倒也不甚在意。

「我那屋中有一些,你若想要,拿去看便是。」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评价这篇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不事雕琢,自然流露,在他的诗文中都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特点。】

【而李清照本人自号易安居士便是取自这篇赋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一句。】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自己也是很喜欢陶渊明的,要不然她不会给自己取名易安居士。

而她崇尚陶渊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