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李隆基满眼赤红,他好不容易将二十一岁为丁改到二十二岁,这竟是置他的规矩于不顾?

这些小吏,简直该死!

偌大的县城,怎可能无丁?

大唐就是被他们这群人给害的!

【官吏回答:「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昨晚已经下了命令了,依次选中男入伍。言外之意,这跟他可没什么关係,那都是上头的规定。这里还有可能就是没有丁了也不一定,因为他们也不是傻的,放着孔武有力的不用,去选中男倒也不必,又不是敌方派来的间谍。】

这话倒是不假。

没有丁了。

丁去哪儿了呢?

都已经上战场了!

许多百姓想着不久之后自己的孩子就会去送死,纷纷落下泪来。

他们这些人凭什么要承担上头那些人犯下的过错?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杜甫有些难以置信,反问道:「这些人还都是小孩儿,怎么去守城呢?」然而对方却没有回答他。】

【于是杜甫将视线放到了百姓们的身上,「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那些看着稍微强壮一点的中男是因为有母亲照料,而那些无依无靠的看着就十分瘦削。你问他们的父亲去哪儿了,若是他们父亲在,还轮得到他们去服役吗?「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日落黄昏,河水东流,青山之下,仍有送行者的哭声。】

如今只是看到这些文字,杜甫已经心痛不已了。

他不知道若是自己真站到那样的场景跟前,自己是不是会老泪纵横。

纵观他这一生,过得确实算不得顺遂,但是跟这些人比起来简直不知好了多少。

想要为这些百姓献一份力,也只有走上官场。

【接下来的一段都是杜甫对百姓们的劝慰与鼓励。】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收了你们的眼泪吧,别白白哭坏了眼睛。「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天地无情,就算是哭伤了也没用啊!】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我军在相州时,本来是有希望成功的,「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谁知道敌情难料,最后还是失败了。这里的杜甫是真的不知道真相吗?像他那么关心时局的一个人想来应该是知道的,但是知道而如此说更叫人心酸,这时候了,即便对唐王朝失败也不能说出来,还得夸讚他们来让百姓打起精神。】

【接下来他便开始述说军中的情况,「就粮近故垒……仆射如父兄。」】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久经沙场的李世民是最清楚军营中的情况的,即便是和平年代,军中都不一定能有那般好,更何况是如今这危难之际。

杜甫这般劝慰百姓,当真是用心良苦。

他有些可惜,只可惜这样忧国忧民的人才没有出现在他的身边。

且不论这杜甫的政治才能如何,哪怕是让他写诗以鼓舞士气也好啊。

【他说:「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军营旁边就有伙食,练兵的地方也不用跑很远,「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挖战壕不用挖很深,牧马役也算轻鬆的。」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杜甫显然是在无奈之下说出的这些话语,要不然他根本没必要在此处停留,还去观察这些人。只是杜甫他人微言轻,又不会打仗,只能儘自己所能去安慰他人。】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更何况你们参加的是名正言顺讨伐叛军的军队,主将特别爱护下属。「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你们送行的人也不用哭了,仆射是对待士卒会像对待父兄一样。」】

【在降低年龄强行征兵面前,杜甫的这些安慰之语显得十分无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这些被征兵的人更没有办法。】

【他们此时所处阶级并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同一个愿望,那就是快点平復战乱,实现王朝復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復兴!

没有衰败就不必復兴。

没有叛贼就不必平乱。

李隆基实在忍不住了,说道:「传令下去,安禄山、史思明,以下乱上,意图谋反,三日后斩首,头颅悬城门示众!」

他闭了闭眼,终于还是完全相信了女子之言。

【杜甫投宿石壕村,又看到官员半夜抓壮丁,由此写下《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通典》记载,唐开元年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说明唐朝那时候路边是有旅店的,但是这旅店肯定不是在村里,那杜甫为什么不走大路反而在傍晚投宿在村里。】

【这里可以想像的空间就很大了,可能是外面官道上危险,可能是因为战争旅店关了门,所以他才来到这个村子,谁能想到到了村子里,却遇上官吏半夜来征兵。】

【说起来这些官吏也不容易,大晚上的还要上夜班,他们为什么不白天来呢,白天可能逃走了、躲起来了、或者大家一起反抗,看后面两句可以猜想一二,「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这村里比新安那地方更可怕,在新安还只是征中男,到了此处竟是连老头都不放过了。这些村民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征兵,听到声音忙不迭的就跑了,老妇开门去应付那些官吏。】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