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早已经病入膏肓的杜牧 最能理解这种感受。

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的感觉。

不是不想有豪情,不是真没有激动,但却已经没了去感嘆这些情绪的心。

【如今诗人已经老了,一家人挤在一艘小船之上,没有了以往那些好友们的音信,自己也不能再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更何况以前即便是努力也没能对国家的危难有任何的改善,他的一字一句中都是无奈。「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如今关山以北的战争还没结局,而他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只能倚杆哭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没有强烈爆发的情绪,但是却有着无尽的伤感与压抑,只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就都穿越到了那个烟雾朦胧的洞庭湖边,看到一个老人在那处流泪的模样。】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不解,按理说杜甫这时候的年纪比自己现在还年轻些。

自己现在身体康健,杜甫如何就像个百岁老翁了?

但杜甫身子自小羸弱,他倒是可以请太医为他调理调理。

要做的事情,又多了一项,李隆基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

到时候一件一件地解决。

【带着这样的愁绪,杜甫继续前行,由于北方战乱和气候等原因,杜甫一直没能向北而行,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本想前往郴州,却在路上遇到了洪水,只好转道,结果在路上病重,他大约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在这里写下了一首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在诗中他感嘆自己的病苦,回忆往昔之事,感谢亲朋好友,也不忘继续关心着与他一样多灾多难的国家,「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可他依旧无可奈何。】

【最后带着遗憾,杜甫在湘江之上走过了自己的最后时光,直到死他也没能见到战争平息的那一天,他有遗憾,有痛苦,有悲伤,有无奈,我想他也应当有悔恨,他悔恨什么呢?】

是啊,他悔恨什么呢?

杜甫自己都想不明白,他哪里做错了?

不该去参加科考?不该做那左拾遗?不该出口为房管说话?

这些事情,若他不做才会悔恨吧?

若要说悔恨,或许就不该想着靠着干谒入仕,那与向人乞讨有何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拿出向人乞讨的卑微,也没能得偿所愿,这还不该悔恨吗?

【或许连杜甫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悔恨什么,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本就无解,但也正是这曲折的经历成就了诗圣杜甫。】

「诗圣?」

这样的称呼连杜甫都惊了。

唐朝这么多的诗人,许多都让他有难以望其项背之感。

竟称呼他为诗圣,那李白呢?王维呢?

「杜郎……」杨氏眼眶通红,因着杜甫晚年的经历不停地抹着眼泪,可这时听到这样的称呼也忍不住痴痴地望着杜甫。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当真造化弄人。」

曹植不由地和杜甫产生了共情,他们拼了命地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曾想到最后却在诗文这条路上获得了成就。

【杜甫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诗如同历史一般,永不磨灭。能写出这样优秀的诗,这跟他严谨的写作态度分不开,在杜甫草堂时,他写了一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写出了自己写作的严格要求与人生感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焉得思如陶谢手……」】

东晋。

陶渊明猜到这陶应当就是指的自己。

谢应该是谢灵运吧?

若是能与他们一同写诗畅饮,他也觉得不错。

但他却不能认同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写诗作文如同生活,当以自然为贵,虽要讲究却不能一直纠结其中,那样只能失去了自然趣味。

唐,元和年间。

「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话一直被贾岛封为作诗写文的金科玉律。

他还以为女子不会提这首诗了,没想到最后还是提了,可想而知这观点还是很重要的。

若人人都以如此态度作诗,诗家必兴也。

【「我」这个人为人孤僻,就喜欢没事寻觅好的句子,如果诗句不好,「我」就是死了也不能罢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老了以后写的诗都更散漫了,对着春天花鸟也不去想那些花鸟之词了,「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江边做了一个栅栏,可以让「我」垂钓,「我」又准备了木筏代替出入的小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什么时候才能有像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人一起同游作诗啊?】

东晋。

谢灵运猛地被提及,心中跳了跳。

看了杜甫的生平,他已经深深折服于杜甫的魅力之下。

不管是他的为人还是诗才,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若是杜甫出生在如今这个年代,他必帮着杜甫实现报国理想。

只可惜君生他未生,他们相差几百年,根本没有相见的可能。

【这首诗的艺术造诣很高,首先「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为传世名句,不仅影响了苦吟派诗人也影响着后世许许多多的文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