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这个张公两龙剑是出自《晋书·张华传》,雷焕得到干将和莫邪两把剑,他把干将送给了张华,后来张华死了,干将遗失,雷焕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莫邪,有一天路过延平律,莫邪突然跳入水中和干将会合,化成了两条蛟龙。李白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自己总有一天会得到重用,是他对未来的信心之表达。】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当安之。」终有一天「我」能像屠叟姜子牙一样与明主风云际会,如今不过是有才之士暂遇坎坷罢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太佩服李白了。

李白实在坚强,他可以看出这诗句中李白的气愤。

明明已经愤怒不已,到最后却还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若自己也像他那般豪情万丈,是不是也能过得畅快些。

李白也被自己这诗句说服了。

他觉得自己这诗写得很有道理,姜子牙不过一个屠夫,郦食其不过一个穷书生,自己比他们差在哪?

他们都可以,自己为何不可以?

干将、莫邪合有时,他也定能攀龙见明主!

愿圣上能听此巨幕一言吧!

第76章

李白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继续漫游,春日,他游于洛城,写下《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飞出幽暗的玉笛声随着春风散入这洛城之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声,怎能让人不思念故乡呢?】

【游子思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李白从二十岁出蜀地,从未回去过,他思不思念家乡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他为何不回去呢?

众人有些看不懂了,他现在功业未成,有的是时间,现在为何不回去呢?

难道是想等到成就功业再回家去吗?

那岂不是遥遥无期?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倒是理解李白的。

任谁都是想要衣锦还乡的,而且现在这个时候李白还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如何能够就这样回去?

蜀地不似洛城,虽说还算繁华,却也比不上中原江南地区,想要走向仕途,还是得干谒于这些地方,回去不过白白蹉跎罢了。

再者,李十二白在外入了赘,回去似乎也会受到诟病呢?

大概这其中会有许多的原因吧。

【《折杨柳》是梁朝宫体诗人萧纲做的曲子,多为伤春惜别之作,但是在此作之前,杨柳这个意象就已经作为离别之意,而且柳与留谐音,也是古人喜欢在离别之际用这个意象的其中一个原因。】

【折柳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这两句诗的解释历来有争议,但是这里的折柳还跟离别扯不上任何的关係。】

《诗经》中确实有许多的句子连他们这近世之人都无法理解,更何况是后世之人。

有许多人都开始自己理解这首诗。

「折柳樊圃」不就是折柳编织篱笆的意思吗?而「狂夫瞿瞿」就是狂妄之人怒目瞪视。

所以加在一处何意呢?

这首诗,他们许多人都是读过的,写的是奴隶备受压榨的痛苦,此处难道不是干活被打骂之意吗?

这还有什么可争议的?

只是折柳樊圃做什么倒是没说,何以如此着急?而为何又要被瞪视?

不过正是这样将尽未尽之语读起来才更有味道吧。

【最早记载送别之意是在《三辅黄图·桥》中,写到,「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而后用柳寓意留恋送别的诗句就多了。】

【比如咱们熟知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吹奏那充满哀怨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本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里有杨柳可折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高适也准备离开睢阳郡出去漫游了。

他觉得幕中女子说得对,多出去走走总能积累更多的经历,到时写诗时也能更流畅。

不过女子是真的很喜欢季凌这首诗啊,已经说第二次了。

这诗句确乃佳句也。

【再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雨朦胧,一派清新之景,但是正因为这无限的春光才反衬得离别更让人心伤。】

王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过这首诗,那看起来应当是之后写的了。

不过使安西,元二为何会去安西呢?

这世道,永远没人知道明日会发生什么,当珍惜与好友相处的时光。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罗隐《柳》中「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戴叔伦《堤上柳》中的「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一个「绊」字,一个「织」字,将柳拟人化,而加深了离愁别绪,这隻一个意象咱们就可以说到地老天荒。】

细数那些诗人的诗词,似乎确实几乎每个人都曾写过柳。

他们平日里折柳送别只是一种习俗,有时除了挽留之意,还希望行人能如柳一般漂泊何方都能坚强地枝繁叶茂。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