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东晋。

说起这个,谢灵运百感交集。

那段时间于他们谢家而言就如同大唐盛世,看着繁华无限,却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所以有时候这世间的兴衰荣辱还真是说不准。

李白若能做到那般,倒已是不错了。

【这首诗前半部分注重叙事,后半部分着重抒情,表达自己离开长安的悲苦之情,虽然内心苦闷,虽然很想放弃,但到了最后,李白还是劝慰自己,就暂时当自己是个隐士,等到需要自己的时候再东山再起。】

【李白总是能在消极之中带着一种 不弃的决心,仿佛他的心中总燃着一团火,大风大雨过来,火苗一度奄奄一息,却始终坚强着并没有熄灭,这就是李白。】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拨了一下火堆,刚才还有些黯淡的火光又燃了起来。

似乎是这样没错。

但是那火堆总是会熄灭的啊。

等到熄灭时,就是他回蜀地之时吗?李白在心中问了自己一句,却得不出答案。

第74章

李白

【所幸李白一生好友众多 ,在遭遇挫折时总不至于一个人,而元丹丘在他的生命中绝对占了很重要的一席。】

【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去嵩山与元丹丘共同隐居。】

【他在《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说「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到处寻访仙人,如今渡过颍阳之水来拜访元丹丘,他问元丹丘,「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怎么不去献世做官,丢弃苍生,反而和这些洪崖仙人在一处呢?】

东晋。

陶渊明越看越觉得这李白与自己大不相同。

虽说他时常写一些隐居的诗句,但是他入仕为官的心比许多人都要强烈。

这人就挺奇怪的,看别人总能比看自己更清楚些。

大概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李白虽然这样说,但是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写的都是元丹丘隐居地的环境,以及他的閒情逸緻,李白是很嚮往这样的生活的,不过现在内心深处依旧没有忘记他的理想。】

【其实这种感觉很难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明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内心却有其他的挂碍,心就像悬在空中,上不去下不来。不过呢,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有遗憾才是最完美的。】

战国时期。

「这话为何如此前言不搭后语呢?」

庄子看向问出这问题的弟子,说道:「如那苏轼《水调歌头》所言,『月有阴晴圆缺』,此方为真正的月。」

弟子恍然大悟,「有遗憾方为真正的人生。」

【这时候的李白已经三十多岁,他与元丹丘大约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相识,距这时候已经认识十多年了,可见两人的关係应该是很不错的。】

【李白写了一首《元丹丘歌》讚扬元丹丘。】

【「元丹丘,爱神仙。」我们都知道李白对于求仙问道很感兴趣,这里面肯定也有元丹丘的影响作用。他说元丹丘爱神仙,其实也是说他自己,两个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好友,是志同道合的,如果不是爱神仙,他们可能也不会隐居在嵩山,嵩山是道教名山,尤其是在唐朝的时候。】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嬴政觉得自己也和他们志同道合。

不过想要求仙问道都要隐居于深山吗?

他就知道那些深山里一定有高人的,只是他现在还没有找到而已。

等他把一切都安排好,确保大秦无虞干脆自己也到山里住一段时间,或许能碰到仙人也说不定。

这嵩山,当是嵩高?

就那处了。

【李白是怎么写元丹丘的修道生活的呢,他说元丹丘,早上喝颍川之水,晚上又回到嵩山之巅,经常在嵩山三十六峰间盘旋,「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这是夸张之语吧?

怎么可能早上还在颍川河畔,晚上就到了嵩岑呢?

而且还常在三十六峰间盘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你脚踏流星与彩虹,身骑飞龙,盘旋于各峰之间,耳边风声呼呼,「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你横跨于海天之间,我知道你想遨游于无边无际之境。】

哇!

所以此人是真的成仙了吗?

能够踏星虹、骑飞龙,是真的成仙了吧?

果然这世界是有仙人存在的,而李白与仙人是如此亲近。

可惜了,他怎么没能成仙呢?

许多的道教徒已经开始对那场景心嚮往之。

然而他们甚至还没想好成仙之后该去何方翱翔就被幕中女子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

【早在《离骚》中,就有「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这样的充满浪漫想像的句子,虽然从没有人真正成仙,但是游仙却是古代文人之间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李白在此借用游仙寄託自己渴望自由之理想。】

【他渴望脱离尘世束缚,与丹丘生遨游天地,但是这些都只能存在于他们的想像之中。】

原来都是假的啊。

许多信奉修道成仙的人们都有些失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