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李白的作品中很多这种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表达自己强烈情感的诗句,而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其实我们是更倾向于含蓄之美的,含蓄得多了,看到李白单刀直入的语言就会感觉感情更加强烈。】

唐,元和年间。

确实如此,他们在创作诗句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极少会有直接表达强烈的情绪。

但是李白的诗句就常会如此。

这样也确实会让人感觉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

大抵这也是许多人喜欢李白的原因。

白居易决定尝试一下,越多的人喜欢自己的作品,当然越好。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含蓄》中提到含蓄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苏轼只略一想便想到了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等诗句,也有许多含蓄之作也。

李白惊世文采,一落笔不管是豪放含蓄皆能信手拈来。

【其中一个「啸」字跟《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中的「举声梁甫吟」所表达的感情差不多,甚至像是在前面吟唱得还不够,这里又重复再啸,再吶喊,大声喊着喊着他才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阳春啊,什么时候才能来啊?」】

【在宋玉的《九辩》中有「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九辩》写的就是秋天草木凋零,寒士不为世用,所以这里的「见乎阳春」有得到重用的意思。】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有点动容了。

从李白出蜀到现在,李白几乎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嚮往或失望。

再一联想李白前段时间在宫里写的诗,他在很努力地让自己高兴,虽然他看似不羁,却很重视机会。

「俶儿,李白这事交与你来办。」

李俶顿了一下,似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等李隆基看过来他才老实道:「是,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办妥。」

李隆基这样做,既是为了让李白能更自在些,也是为了考验李俶,若是他能用好李白,那在用人方面也不会让自己操心了。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当年颇似寻常人。」这一段是写的姜子牙大器晚成的故事,我们之前讲到过的。】

说起姜尚,李白仍旧颇多感慨。

谁能想到一个七十岁的老者的精彩一生才刚刚开始呢?

跟他们想比,自己的那些愁绪都少了不少。

自己还算年轻吧,不过四十多岁而已。

能碰到的机缘还有很多,这巨幕不就是其中一个吗?

只这样想着,李白心中就微微激动起来。

【「君不见……何况壮士当群雄!」这一段是写的高阳酒徒郦食其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说起郦食其,韩信脸色大变。

当初郦食其游说齐国,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便说得田广退兵,若不是自己偷袭齐国,郦食其便不会被害。

对于这事情,陛下肯定是心存芥蒂的。

以往韩信觉得自己功大于过,那么多的功劳足以将此事的过错抵消,可如今看来,陛下想要害自己,说不定也与这事情有关。

有了这个想法,再想起那一桩桩一件件,韩信才发现自己怕是早就让陛下不喜了。

若非自己能帮陛下打天下,或许自己都活不到今天。

【他说,「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君不见,高阳酒徒郦食其起于草莽。郦食其在跟刘邦以前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穷书生。「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他见了刘邦只是做长揖而不跪拜,他的雄辩之才让一向傲慢的刘邦脚都不洗飞也似的来接见他。】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他特别厉害,凭着一张巧嘴不费一兵一卒就说得齐王舍弃七十二城池来投降,指挥楚汉之战也像是对待那旋的蓬草玩弄于鼓掌,「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像他这样落魄的狂客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力当群雄的壮士?】

刘邦也记起了这位能人。

当初郦食其来找他时,他听说对方是个读书人本还不想相见,差点就错过了这么个人才。

然而他没想到,如此能人竟被自己人给害死了。

这个韩信真是不知轻重!

这巨幕的出现就是来帮韩信的,如若不然,他真会对韩信下手也不一定。

刘邦嘆息一声,且看他之后表现吧。

【李白借用两个历史典故寄託自己的理想抱负,平凡的渔夫和草莽书生都能成功,他觉得自己虽然不再年轻,但是依旧前途有望。】

【但是接下来的话,却又开始转向了悲观。】

【「我欲攀龙见明主……」这里的「攀龙」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士大夫……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用来表示依靠帝王成就功业。】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我」想像姜子牙和郦食其那样得遇明主,于是攀龙飞天,可是雷神的鼓槌却发出震天的响声想将「我赶走,而且天帝的身旁也已经有了许多得宠的玉女,正玩得尽兴呢。「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