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虽然李白的诗歌主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奔着他的人生理想去的,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信心在一步一步慢慢丧失,从一开始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到现在「泪满黑貂裘」,这就是李白的心路历程的转变。】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所以此时他的豪情已经不再豪情?

李白顿时有些怅然若失。

他还以为自己至少是不忘本心。

他很想反驳一下幕中女子,想告诉她,想告诉所有人,他李白的豪情壮志从未消减。可是他根本说不出口。因为他的那些志气早就已经慢慢地要被磨没了。

【在感嘆过后,李白又开始写秋浦此处的风景,第十四首还比较特别,是一首很短的五言,描写的是冶炼工人。】

【在古代,歌颂底层人民的诗句是很少的,而像冶炼!工人这样的职业,那更是屈指可数了。前两句描写了一下冶炼的场景,「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从这短短的十个字中我们就能想像出当时炉火熊熊、燃烧火星子噼啪四溅的场景。】

【若非有李白的漫游,有他贴近底层人民的真实的经历,他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所以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要创造出真正的艺术,还是得要细心的观察。】

唐,元和年间。

关于这一点,幕中女子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还是后世的苏轼,他们这几个人都是在外颠簸的那些年写出的作品更加吸引人。

李贺心中突了一下,他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出去游历一番呢。

虽然自己现在担任着奉礼郎的职务,但是这官职着实太小,根本不会有太大建树,与其如此,他何不出去走走。

可问题在于他并不像李白那般富有,他要如此维持自己的生计呢?

而且他身子还不好,经得起四处颠簸吗?

【而后面两句话就描写的冶炼工人了,在看诗句之前,我们可以先想像一下,冶炼工人他们在工作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或许冒着热汗,很辛苦地在劳作,甚至让我想起古代那些参加徭役的备受压迫的底层人民,比如秦朝时期修建长城、阿房宫的那些农民,应该是很痛苦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这事情是嬴政一直未曾解决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当然也知道修建长城与阿房宫是多么劳民伤财的一件事情。

可是那阿房宫已经开始修建,长城又能抵御外敌入侵,岂有不行之理?

至于那些服徭役的百姓……

嬴政思考了一会儿,那他就再多给他们一些补偿好了。

【然而李白说,「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些冶炼工人在明月夜唱着歌曲劳作,歌声使得寒冷的江水都激盪起来。】

【看了这话我才想起来,这些工人啊,他们并不能算是最底层的人民吧,士农工商,至少他们比商人的地位要高,而他们拥有这么一门技术所赚的钱应该比那些农民会多一点,所以他们的日子可能没有那么难过。】

众农民苦笑。

他们有什么地位?

士人为名,商人为利。

他们夹在中间什么都没有,甚至还不如那些工匠赚的银子多。

可他们又不能不种地,他们身上没有半点本事,除了种地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苦?谁又不苦呢?

若是能不让他们交税,能别强占他们的土地,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从这一首诗里面,我们看不出李白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许是对这些工人纯粹的工作的一种羡慕,至少他们是在发挥自己的价值的。其实古往今来都一样,任何的职业都有人去做,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亮,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三六九等,这些等级不过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而赋予的。就好比咱们现在可能很多人看不起农民,但是如果没有农民,世界上一个农民也没有,那我们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对啊!

若是没有他们,那些达官贵族吃的饭从何处来?

他们是凭什么在那出趾高气昂,耀武扬威?

女子说的话真是直直地戳进了他们的心巴子,许多农人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也是有价值的吗?原来他们并不是命如草芥吗?

东晋。

谁说不是呢?

陶渊明从来没有看不起农民过。

他甚至对周遭的邻居心怀崇敬之情。

为何他们种地?可以种得那么好。

明明是同样的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水。

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成样子。

看不起农人,哼!

陶渊明冷笑一声。

若是让他们来,他们那些人吃的上饭吗?

【所以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想法,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着,每个人也都在为这个世界创造着价值。】

这话太令人触动。

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认同。

虽然达官贵族们觉得这样的话有些问题,那些莽夫岂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即便是乡野村夫也确实有他我的作用。

【虽然李白的诗中可能并没有表达这些,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那样的一个背景下的一些冶炼工人的鲜明的形象,这也是一首很不错的诗。】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