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唐,元和年间。

元稹颔首,确实如此,虽不如盛唐,但那也算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只可惜那些人时间不待人,刘长卿和韦应物这些公认的才子都已逝去。

也不知幕中女子会不会单独说到他二人。

「若这幕中女子单独提及刘长卿,怕是要说他与道姑李冶之事了。」元稹道。

白居易不置可否。

幕中女子似乎对这些男女之事都挺感兴趣,他手下轻轻一捏,心道毕竟她还要说湘灵。

那李冶一个放浪道姑,刘长卿与她交好本也算不得什么,但也不知怎么的,两人就同时想起了幕中女子所说的文人风流。

【随着这几个人的出现,唐朝的诗歌从盛唐迈步到了中唐,白居易就在这时候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们家「世敦儒业」,世世代代都是信奉儒学的,白居易的作品和言论中就很能体现儒家的一些思想,说起家学渊源大概就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是北齐的五兵尚书。】

幕中女子的语言习惯让众人有些不适,但也能听得懂。

这大概就是时代的鸿沟。

听幕中女子提到儒学,白居易心中咯噔一下。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幕中女子并不是很认同儒家的许多观点。

若是少数几点还算好,但若她时不时地对一些观点进行驳斥,那他就要怀疑幕中女子的动机了。

【虽然后来的白居易算得上是身居高位、名满天下,可是他的童年却过得并不怎么样,当时的天下局势还比较动盪,朝廷腐败,藩镇割据,唐德宗削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再听到这些,李世民都早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自然就是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

不过这个唐德宗削藩,他倒是想知道对方用的什么法子,又获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白居易十一岁,他随父亲去到宿州符离避乱,在这里遇到了牵绊他大半生的女子,湘灵。】

唐,元和年间。

果然,果然说到湘灵了。

白居易与之相识时,对方还是一个小姑娘。

可这如今……

他二人都已经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了,幕中女子如此说出来,若是坏了湘灵名节可如何是好?

元稹轻笑一声,「果然,她总要说这些的,莫急,估计我们没人能逃得了。」

白居易蹙眉,可这于湘灵而言并非好事。

不过,他出自私心,也想知道湘灵此时境况,心中竟也开始期待起来。

【到了公元783年,建中四年,更是有「泾原兵变」爆发,唐朝建国以来,长安第三次失守。唐朝历经三百年,作为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前后六次被攻破都城长安,这说来也是讽刺。】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六次!

不止堂下众臣,就连武则天也惊呆了。

这马有失蹄人有失利,实在再正常不过,可是如此繁盛的大唐,竟是把长安丢了六次。

有些人已经开始腹诽,还能拿得回来,是不是也算一种本事了?

武则天越发打算按照自己心中所想谋划了。

这群李家子孙,不中用了。

她或许该寻找更合适的继承大统的人。

【而唐德宗带着人逃离长安时,白居易才十二岁,早在此前他就一直跟着父亲在逃难。】

唐,元和年间。

回想起那些年的日子,可真是不堪回首。

然而那些岁月已经距离白居易很久了,已经很久没有再出现在他的记忆中了。

大抵是好日子过惯了吧。

如今天下太平,他也希望大唐再也不要回到那纷乱的时候。

但是他又希望幕中女子能透露更多,能告诉他们,大唐恢復生机之后,又是如何走向覆灭。

他们总不能逃避,总要将这些事情一一解决才是最好的。

【后来长安收復,唐德宗李适回长安,公元786年,贞元二年,白居易方知有进士科,于是发愤图强、刻苦读书,甚至读到少年白头。】

李贺捋了捋自己的白髮。

他也是少年白头。

白居易是因刻苦读书,而他呢?

又是因为什么呢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同样少年白头的欧阳修嘆息一声。

他与白乐天虽早生白髮的理由不同,但他们到底是一类人。

【公元791年,贞元七年,白居易回到符离,和湘灵产生情愫,这一年,湘灵十五岁,他曾写诗句「娉婷十五胜天仙」来追叙湘灵,后又随父亲前往襄阳,直到公元794年,白居易父亲离世,他才又回到符离守孝,跟着兄长去浮梁,又去洛阳看其母,直到公元802年,贞元十二年参加由吏部设置的书判拔萃科,第二年和元稹一起登第,而此时的白居易已经三十二岁,元稹才十五岁。】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心说果然,湘灵的事,只怕幕中女子知道多少她就会说多少。

她口口声声为着女子,却不为女子名节着想,真是让人猜不透。

桌对面,元稹表情怅然。

幕中女子总是这样,说了人不喜的事又予以夸讚,竟看不出她是何态度。

这最后一句显然是在夸讚他少年有为。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