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页

此话一出,毁誉参半。

大多数百姓自然觉得有道理,也不管他们的日子是不是可以好起来,只觉得苏轼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当真以为他们傻吗?

朝廷还不是靠着他们的粮食过活,没有他们哪有那些人的好日子?

而且没有天下的如此多的百姓,哪有大宋?

偏偏有些人就不懂此理。

【但是我们站在当时王安石的角度来看,王安石一行其实也没有什么错,他跟当时施行均输平准的汉武帝是一样的,他们追求的是迅速解决财政问题,因为当时的北宋国家财政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一再被戳痛处,心中多有不满。

可是他就算不想承认也得承认,大汉很强,却也有些财政上的困难。

然而军费支出那是必须要有的,否则,落得像宋朝那样的下场如何了得?

【苏轼曾就赋税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减免赋税,在当时那个情况下很难实现,因为本来没钱,再一减,这个吏部就没法干了,第二个是让国家买田,招募租客,也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这个提议在王安石的《兼併》中也提到过,只是他们两个所选择的方式不同。】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派去眉州的人已经回来了,不日,苏家一口人也会来到汴京。

看到如此人才,欧阳修心中还有些打鼓,届时自己教导,还能教得比巨幕中的他更好吗?

只可惜这孩子生得晚了些,若是如今能助他们一臂之力就好了。

【就从土地问题上来看,就能看出他们两个人不同的做事风格,王安石认为地将土地收归国有是将所有的土地强制收归国有,是彻底地改变土地制度,这种制度上的大改历来都是腥风血雨艰难实现的,因为在他们那个时候很多富豪大家都靠着土地获得利益,这样强制征收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更何况是那些大家族,所以这样做不可能不引起反对,我们看到的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也没有这一条。】

他倒是想。

其实在听了《兼併》一诗之后,许多人对这建议都蠢蠢欲动。

但是最后却还是没人敢赞同,本来这变法一事就要得罪不少的人,这是一下就要人家半条命,换谁谁愿意呢?

所以即便是现在如此风格的王安石也还是没能实现这想法。

【相比之下,苏轼的措施就温和许多了,他认为可以让国家去买地,然后租给农民。乍一看苏轼的想法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国家的土地租起来肯定能更让人放心,但是这里面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钱,国家没有钱怎么买地,要这样搞那肯定不是一两块地可以解决的,那肯定得大规模进行,朝廷给不起。】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如今的苏轼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早些年或许还有可能,但是变法时的大宋国库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根本没办法实现。

租给百姓肯定不能太贵了,但那样一来,买地的钱不知何时能收回。

但若是一块地方一块地方地来呢?

先汴京,而后江宁,如此……

也不知还等不等得起。

【国家没有钱,如果强行这么做,结果就是土地价格压低,会引起卖地者的不满,为了提高收入租金不会太低,百姓的压力随之也会增加,更别提当时吏治腐败,政策落到实地时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众人方才还在想苏轼这法子好。

可是一提到腐败二字众人就傻眼了,才不好呢。

没用的,不把这群贪官污吏给治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好起来。

不管什么法子都好不起来。

【两个人都是在为百姓为国家,持的观点却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两人站在了不同的阵营,苏轼这段时间的政治挫折很大程度上就是王安石造成的,但是这不影响两个人的初心相同,因此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上台后废除新法时,苏轼又站出来为新法说话,他觉得新法不应该全部废除。】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欣赏这个苏轼。

就算他和自己的想法不同,但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他相信很难有人不为他的人品所折服。

可偏偏他这样一个人竟是那般蹉跎了一生。

而自己也是其中的帮凶。

【苏轼是很客观地在分析整个局势,其目的都是为国为民,这么一来他两头不讨好,改革派在的时候被贬,保守派上台时还被贬,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他得罪保守派时,昔日的政敌王安石又上书为他说话,两人在一个奇怪的点上达到了默契。】

【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是很复杂的,这也难怪冯梦龙会给他们写同人文了。】

明代。

冯梦龙一惊,原来他这文章还传到了后世吗?

他还以为没有巨幕出现自己就不会写他二人呢。

这幕中女子会不会讲他的这些文呢。

冯梦龙打定主意要将这文章写得更好一些。

【而司马光呢,司马光也是一个好官,他编撰《资治通鑑》耗费了大半生的时光,早在仁宗时,他就一心为国,仁宗无子,他为此操碎了心不停地上书言子嗣之事,当时的仁宗肯定不怎么待见他,偏偏他有一腔赤诚,又是个有才能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