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

啊,那看来果然不是幻觉,刚刚是真的听到了他的诗歌在天幕上被谈论了啊。

「哪一首?」

小童:「秦王扫**!」

「怎么赏析?」

小童:「……这个有点长,好像是什么修辞手法……氛围渲染、嗯……抒发感情?反正咱们常用的那些写作技法是不让说,说是不在范围内。」

其实是说了李晓诗也听不懂。

和现代的答题技巧完全不搭边,所以干脆直接划掉了。

丢了帕子到一边,李白翻身下榻,难得起了些兴致, 拎酒壶到书桌边,一边自斟自酌一边饶有兴味地看起了天幕。

富家老爷、书生、布衣的中年男人。

嗯,这样的三个人啊……

倒也有趣。

小童也不认识那些人,他站到李白身边,乖巧地磨墨,又好奇地发问:「先生,您觉得这三个人谁能获胜?」

谁么,这不好说啊。

那个老爷样子的就不说了,估计不大会作诗,但也不一定,人不可貌相的道理还是懂的;那个书生么,诗文一定是懂的,但能不能按照李晓诗的要求来作答就也不一定;至于那个中年男人……

说不定就是这样的人才能嬴呢?

他笑着饮下一杯:「不好说,且看着吧——」

不好说?可好说了好不好。

不管是李晓诗,还是明清的观众们,心中都有这么个念头。

换了别人还不好说,但这几个人里有谁啊?

苏轼啊!

苏东坡!!

天上这几个人,还有能比他文采更妙的吗?

也不是不能吧,比如让李晓诗站出来,上下五千年的知识库里去找诗来背,或能一敌。

反正至少同样「参赛」的其他两个人是绝对不可能行的。

「参赛选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

那个商人老爷干脆就不想也不写更不说,就那么坦荡荡地坐着,眼睛不住地往苏轼和李晓诗两个人身上瞟,看完又去看周围,这可是仿唐代的东西,又都是后世「科技」,多看几眼,才不白来这一趟。

书生倒是一直在努力想,嘴唇都快给咬破了,来来回回念叨的都是什么「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感情?批评秦始皇讽刺秦始皇……」他冥思苦想,一时间竟然连去看苏轼都忘了,额边汗珠涔涔,给天幕外的嬴政都听麻了。

他是真的想赢。

三人里最从容的当属苏轼了,他不紧不慢地研究着李晓诗给出的纸笔,把玩了一会儿,整理措辞,然后落笔写思路。

他一开始听到李晓诗的「无理要求」时也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聪明人的大脑基本都是共通的,虽然他不是什么浪漫主义的诗人,但是李白的作品和他的作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比如都很豪迈之类——所以他只用想一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再代换一下如果让自己来写这样一首诗,会怎么写,用到什么技法就好,所以全程都还算淡定。

李晓诗也不去偷看,她很规矩地站在大厅前方,还给直播间的观众们举了个例子。

「诗词赏析嘛,就是很简单的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究竟好在哪里——大家可能不太习惯赏析的方式,那我来给大家念一点赏析吧,同样选取李白的作品。」

直播间外,杜甫兴冲冲也找了纸笔出来。

太白兄的诗,他也可以。

虽然没有上到天幕上去,但他也可以当做练习来「赏析」一下。

李晓诗:「就拿《静夜思》举例吧——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浓浓的思乡之意。」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来烘托思乡之情。疑是地上霜的『疑』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半梦半醒……而『霜』字用得更是巧妙,一语双关地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以及身在他乡的凄冷;诗的后两句,是在用……深化思乡之情,『望』对应『疑』……『思』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鲜明地勾勒出……月夜思乡的形象。」

李晓诗每说一句,天幕外的杜甫都跟着恍然地点头,认同又讚嘆: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这里竟然还能这么解释?真是妙啊——

另一边,李白的表情逐渐凝固。

一直觑着李白脸色的小童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您真是这么想着写的吗

「噔。」

李白放下酒盏,不语摇头。

他能说什么,他能说这些分析里的有些东西连他都是头一次知道吗?

原来他在写诗的时候想了这么多吗?

逐字逐句的斟酌是没错,哪个字要更妙更得心喜有时候也确实是要考虑很久的。

但是这个所谓的「妙」吧,它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通诗明文的人天生的一种感觉感知,能够在一看一听之中就知道这个字的好和精妙——但要这样逐字去抠,是不是还是太过了一点?

好吧,虽然大家凑在一起品诗时,确实会有这样的场面,一起对某个字眼进行发散性、又针对性的夸讚。

可也没见谁会搞出「这个xx字和xx字对应,表达了作者刚睡醒到彻底清醒的状态转变,从而表达了作者xxx」的「赏析」啊??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