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朝廷的态度

小说:大明腾飞 作者:八仙不醉

甚好,洪督帅擅长兵事,可主剿贼,破贼则削其首脑,去其骨干,使贼不能再次聚合。杨督帅善于治民,招抚余贼。洪杨二督帅珠联璧合,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则流贼可定矣。”兵部尚书张凤冀心情大好,出班表示赞同李浩的意见。

花花轿子也得有人台,李浩解了张凤冀的围,当庭打了御史,还帮他救出了好友陈奇瑜,他也投桃报李,支持李浩。

“老臣也认为此计可行。”孙承宗也说话了。

“孙老您不要跟老张那样拍我马屁,行不行得做了才知道,行的话就继续推行,不行咱们再改,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大活人肯定不会让尿憋死!”

李浩的一句粗话引得一片笑声,有的会心的笑;有的轻蔑的讥笑;崇祯则是苦笑。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户部尚书侯恂出班。

“讲,只要是议事,当然可以讲”李浩说。

“当下国库空虚,钱粮缺额甚大,现在户部银两支应辽东和陕西战事尚且吃紧,粮食又连年歉收,此前杨督帅招抚流贼,败就败在了钱粮上,不知此次钱粮从何而来?户部是真的拿不出啊!”户部尚书侯恂双手一摊,开始哭穷。

李浩并不认识侯恂,王承恩在一旁小声介绍,李浩才知道此人是谁。于是回答道:“侯尚书这个问题提的好,钱粮关系到整个事情的成败,这是个大问题,国库缺钱缺粮,这个我知道,我和皇帝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事情,近期会有一笔钱粮进来,可以支应一些时日,剩余的我来想办法。”

侯恂见神仙把事情揽了过去,自己也不好再说,退回朝班。

“不知洪督帅和杨督帅哪个为正?哪个为辅?如二人相左,令出多门,各地将领无所适从,必将影响大局,又该如何决断”吏部左侍郎周方锦出班问道。

“剿是剿,抚是抚,二人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互不统属,如果两方冲突,原则上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报请朝廷,但是双方不能动武,谁动武,谁理亏,刀枪不能对准同袍,只能对准敌人,这是死限。”李浩咬牙说到。

“臣遵旨,臣定与洪督精诚合作,并力平贼,愿我大明早日海晏河清。”杨鹤起身表态。

“臣再无异议”周方锦施礼退回朝班。

“流贼的事情就到这里,下面说说辽东。”李浩见无人再提出问题,直接转到辽东。

“孙老对辽东最熟悉,威望也是无人能及,现在朝廷正需要孙老这样的国家柱石,所以还请孙老再次出山啊。”李浩向孙承宗拱手。

孙承宗不敢怠慢:“老臣谢过神祖爷和陛下,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臣此去辽东,朝廷可有方略?”孙承宗问,不问清楚不行啊,上次回家就是因为和皇帝意见不合,自己想退守锦州、山海关一线,收缩防线,可皇帝不答应,舍不得那几百里的地方,还催促出战。没办法只能重修大凌河,刚刚修好清军却突然来围攻。而辽东巡抚邱禾嘉多次改变出师的日期,导致吴襄、宋伟在长山被清军大败,祖大寿投降,大凌河又被损毁。不得己以病请辞,回乡居住。

崇祯听了,脸上有些发烫,因为自己一意孤行,导致四年那场大凌河之败,自己的老师也以病请辞。刚要言语,被李浩阻止:“辽东的形势孙老最清楚,最明白,朝廷远在千里之外,对辽东知之甚少,孙老此去,尽可照孙老意见安排,赐尚方剑,朝廷与辽东相距甚远,遇事奏报不及,所以辽东一切事物,都由孙老决断,不必奏报,以免贻误战机。我这里有十六字赠言送与孙老,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妙啊!神仙思想果然不同凡响,大道至简,又精辟入理,老臣拜服!”

李浩被孙承宗拍的有些脸红,撇撇嘴,毛爷爷的经典论断,放之四海而皆准,到了大明朝也概莫能外。

散朝之后,李浩又留下孙承宗和杨鹤,单独嘱咐了一下,尤其告诉孙承宗,锦州祖大寿和山海关吴三桂,他们拥兵自重,对朝廷阳奉阴违,必须调出来,关宁军必须要进行整顿。

事情都安排完毕,李浩回到府里,李若琏的五百锦衣卫已经到位,正在府东边的空地上打木屋,李浩安排的,冬天不能盖房子,先搭建木屋,暂时先住下,等到开春再盖营房。

五百人的用度李浩还能维持,实在维持不了,就去找崇祯打打秋风。等骆养性回来,或者开春建窑烧制一些玻璃等紧俏品,有了进项就好办了。

接下来的日子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李浩也就没有再去上朝,清闲了下来,每天都写写东西,其实不是写,是抄,抄笔记本电脑上、手机上的资料,这些东西不知道啥时候就不能用了,为了以防万一,一些重要的资料还是抄下来比较好,好在时间不紧张,可以慢慢抄。再就是训练这些锦衣卫,不光他们,府里的丫鬟、婆子、帮佣甚至连李姐都要参加训练,李浩美其名曰军训,人人都要参与,后世军训的手段全被李浩搬了过来,整理内务、紧急集合、五公里越野,还有隔三差五的演习,搞得府里鸡飞狗跳,李浩却乐此不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