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它们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而此时,工人们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接下来的东西就是木材自己的事情,而工人的工作却不仅仅是如此。

视木材湿度、厚薄,12-24小时后准备出窑。学徒们堵住了窑顶的烟囱,本来烟囱很小,窑内就是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反应,这下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紧急情况下,可以早点开窑,再往烧成的木炭上浇水;如果不急,可以等它在窑内自然冷却到摄氏一百度以下,再开窑。

可用于冶炼优质铁料的木炭,就这样烧成了。它的炭含量极高,磷、硫等杂质含量低,还原性强,还具有疏鬆多孔的结构,在高炉炼铁中比焦炭更加优秀。

空地上,东边堆着四五丈高,一大堆的黑乎乎木炭;西边堆着三丈多高,一大堆棕褐色带着星星点点黄斑的磁铁矿石。

前者便是萧羽炼製的木炭,后者就是土着们欢欣鼓舞卖过来的磁铁矿石。

在琉球铁矿王五的主持下,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景德镇花瓶的高炉,在这片钢铁厂离河岸不远的位置,沉积岩台地的地基上树立起来了。

这个王五就是王才的父亲,虽然王才犯过打错。但无可厚非的是,王五在打铁上就是在东南几省中也是佼佼者的。所以,萧羽念在王才最后的功劳上,将这个重要的活给了他。自然,王五也是千恩万谢的努力做这份工作,至于王才之死也实在没有什么怨念的,毕竟算起来王才之死的凶手是刘由,不是萧羽。

博闻强识的人可能知道萧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错,就是高炉。

奉劝一句,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高炉虽然是个很现代的词彙,但实际上在宋代已经出现,并且在国有铁厂普及了。

北宋元丰年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5万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7.6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整个宋朝期间,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时期国土面积狭小,包括了战乱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的不利因素,居然能达到3.5-7万吨平均钢铁年产量!

南宋时期福建钢铁产业发达,有的大型高炉,一次就可以冶炼上万斤生铁。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琉球史上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高炉容积约15立方米――比这个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小时本甚至已经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了。

但仅仅这些,萧羽和王五一众工匠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

第三十一章 奇蹟的产量

更新时间2010-11-17 12:11:17 字数:3515

首先萧羽根据土着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高铝粘土,这玩意氧化铝含量高,研磨后加上石灰石煅烧,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压製成砖,在1300度的高温下可以烧製成耐火砖。

按说,在这个时代直接用粘土或者砖厂烧制的红砖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萧羽却不想日后维护太过麻烦,所以这个貌似偷工减料的注意很快被萧羽否定掉了。

为了提高寿命,便于维护,萧羽在高炉内部使用了现代才用的高级耐火砖。

但接下来的鼓风机,萧羽又是困惑了。这个时代可以使用的有两种方案。不像现代,用的都是马力强大的专用鼓风机。

这时用的还是风箱。

风箱有两种类型,一种像手风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围着摺迭的皮革,用的时候一下一下的踩踏鼓风,另一种是个大木箱子,有活门,推拉鼓风。

第一种风箱被萧羽否决了。使用久了皮革会老化,萧羽害怕到时候换都来不及。到时候送风不足高炉炸炉,滚热的铁水流出来附近的工人全得成焦炭。

还是活门推拉的保险,早前建的水车提供动力,利用偏心轮把旋转运动变成往復运动。整个高炉布置了四颱风箱、四个风道,另外做了两台备用的风箱,以防意外。

萧羽拍拍手,为自己设计的备用风箱有些得意,一旁的工匠现在多是目瞪口呆起来了。这些手段若说是个一辈子浸淫此道的老匠人他们还有些相信这样的近乎神计的手段,但这些放在一个弱冠之年的娃娃身上,即使这个娃娃是琉球的乡正,杀人不眨眼的凶神。他们也很难相信。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彻底嘆服了。

进气道最后入炉前的一段并在一起,下方设有和进气道隔离的火池,内盛燃煤,空气在进炉前,就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中,提高炼铁效率的最关键一步。但在萧羽的记忆中,至少在明末以前全世界都没掌握这门技术。萧羽身为穿越人士的强大此刻再一次体现出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