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上战争吃了败仗, 而海上交锋却大大得了手。满清王朝的南

洋水师在福建马尾惨遭覆灭, 法国舰队正挟马尾海战胜利之势, 封

锁台湾海峡、进占澎湖列岛, 断绝中国南粮北运的通道。

日本政府选准此时发难, 无疑是要置满清政府于两面受敌之

艰难处境。满清政府两面俱要到, 结果是两面俱不到: 既不敢对日

本人下手, 也不敢与法国人较真儿, 只好两面妥协, 一面在老将冯

子材于镇南关、谅山大败法军的胜利形势下,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

停战条约》; 一面在天津与日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

这是两个很让国人失意的条约。

尤其是后者, 为九年后的中日甲午大战埋下了祸根。

《中日天津条约》最重要的内容, 就是中日两国同时拥有在朝

鲜的派兵权。今后朝鲜国内若有重大变乱事件, 中日两国彼此出

兵前要先行文知照, 事毕即撤回, 不许留防。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朝鲜已沦为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 中国在朝鲜的

宗主权实际上已被日本分享。

朝鲜政府也就从此夹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

所以到了1894 年这个多事之秋, 在东学党人的步步进逼之

下, 朝鲜国王结结实实地尝到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苦头, 他悲哀地

看到: 除非寻求外力援助挽狂澜于既倒, 否则仅靠朝鲜政府自己,

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扶大厦之将倾的。

惟一的办法是在两个保护国择一而求助。

朝鲜政府权衡再三, 觉得中国人与自己毕竟同宗儒家文化, 比

起东瀛诸岛上的那些小个子们来, 还是要显得可靠一些。而且历

来向中国求兵, 人家都是打完仗就痛痛快快地走人, 再无牵绊拉

扯。虽说少不了要打点些银子, 可总比拿了银子还赖着不走的要

好得多吧?

这才正式呈文, 请求中国政府出兵助剿东学党人的起义。

可这么一个本该不太大的题目, 却着实让满清政府大伤脑筋。

今非昔比啊!

不出兵吧, 堂堂大清且又是宗主国的面子往哪里搁?

出兵吧, 一旦和虎视眈眈重兵压境的日本鬼子撞上打起来, 那

可不是闹着玩的! 根据双方在《中日天津条约》中达成的协议, 如

果中国派兵, 日本也可以派兵。

而现如今的日本, 已远非九年前可比了。

早在1868 年4 月6 日, 明治天皇就发布了施政纲领《五笔誓

文》和《宸翰》(御笔信) , 明确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总方针:

经营天下, 安抚汝等亿兆, 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

于四方。

日本明治维新各项政策中,“富国强兵”被置于轴心位置。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被誉为“ 日本军国之父”的山县有朋在一份奏文中说得十分坦

白“: 兵强,国民志气始可旺,国民自由始可言,国民权力始可论,交

际平行始可保, 互市始可制, 国民劳力始可积, 然后国民之富贵始

可守。”

1890 年12 月6 日, 已担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把这种扩张政

策阐述得更为具体———“ 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 本有二途: 第一曰

守护主权线, 第二曰保卫利益线。其中所谓主权线, 国家之疆域

也; 所谓利益线, 曰与主权线之安危密切有关之区域也。??欲维

持一国之独立, 惟独守主权线, 决非充分, 亦必然保护其利益线。”

他甚至毫不掩饰对朝鲜的占有欲:

“ 我方利益线之焦点, 在于朝鲜。”

《中日天津条约》签订后, 日本政府很快制订了造舰54 艘, 总

排水量为66300 吨的计划, 并于1885 年发行海军公债700 万日元。

当造舰经费发生困难时, 明治天皇甚至带头解囊, 从皇家内库为造

舰捐助30 万日元。顿时, 日本全国贵族纷纷响应效仿, 竞相出资,

捐资达103.8 万日元。

日本人在厉兵秣马, 不断加快军国主义步伐, 满清海军官员们

却终日为如何从海军经费中挪出银子来给太后修园子找乐而煞费

苦心! 如今, 真到了要动刀动枪的时候, 能不犯傻发急吗?

就在李鸿章抓耳挠腮、心急火燎之时, 有人给他送来了一颗定

心丸。

袁世凯———满清政府在朝鲜的最高负责人———电告李鸿章:

“ 顷倭署使杉村来晤, 该意亦盼华速代戡, 并询华允否。”

那意思就是说, 朝鲜这码事儿, 日本是不管了。

日本虽然不管, 但希望中国管。

袁世凯的依据, 来自于日本驻朝公使馆有中国血统的翻译郑

永邦。因为郑永邦具有中国血统, 袁世凯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一定

跟自己的祖国是一条心。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想想, 出一趟兵, 既可给大清国挣挣面子, 又不会和小鬼子冲

突起来, 何乐而不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