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26 日, 面对和平攻势被中国挡回来的现实, 杜鲁门召集

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

讨论“我们能否在那里守住我们的阵地; 如果我们守不住则应该怎

么办”。

从美国立场来看, 这当口表现最好的是国务卿艾奇逊。

“挫折并不等于有理由撤退。我们在朝鲜并没有在数量上被

绝对超过??中国共产党人也背上了进攻的包袱??我们应当考

验一下共产党, 看看他们是否拥有人们所认为的巨大实力??”

艾奇逊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有板有眼。

咦, 你甭说, 较之于一个月前对中国人一脸不屑的艾奇逊, 国

务卿这会儿像换了一个人, 坚定当中不失稳健。

人变得有种, 眼变得有神, 有那么点意思了!

大家都同意在这个大前提下讨论问题。

艾奇逊的部属迪安?腊斯克———就是当年那个轻鬆划出了这

条惹是生非的三八线的年轻上校, 替五角大楼想出了结束战争的

三种办法:

军事上取得胜利并稳定局势———腊斯克认为这超出了美国的

能力。

使战斗“有利于中共接受某种稳定, 要使战斗变得如此代价高

昂, 以致他们不得不接受这种稳定。”———腊斯克认为这最可行。

“自愿战败或是在压力之下退出, 然后继续我们的骚扰战

术。”———腊斯克认为这条路不能走。

联繫到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 不能不说已脱掉军装的腊斯克

331

第十四章

败生危机

参联会屈躬筹策

胜扬斗志

怀仁堂锐意进攻

仍不失职业军人和高级参谋人员敏锐的政治军事目光, 也算是美

利坚民族的精英人物。

只是他没有想到, 这种企图让对方付出重大代价的“ 某种稳

定”, 却让美利坚合众国同样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价, 而且是真

正的“ 不得不接受”。

儘管如此, 在1950 年末的那段日子, 已决定继续在朝鲜坚守

的五角大楼面对咄咄逼人的中朝军队, 底气还是显得不足。

12 月29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下达的命令调子仍然

很低沉:

“ 根据所有可能的估计, 中共显然有能力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

鲜, 如果他们愿意使用这种能力的话。”

参谋长们认为, 如果“联合国军”将要被赶出朝鲜的话, 美国应

当选择撤出的时间和地点, 而不是在“ 一种近乎军事溃败的情况

下”被赶出来。因此, 他们对国务院出于政治考虑需要延长抵抗时

间的观点不予理睬, 而认定有秩序地撤出的最后时机将是“ 联合国

军”抵达大田北部的锦江之时。如果必须退至这一线, 而且中国人

开始向集结大军准备发动新的攻势, 那么就应当命令麦克阿瑟开

始向日本撤退。

“我们深信不应甘冒日益增加的全面战争的威胁而将我们现

存可用的地面部队投入到朝鲜同中共对抗的行动中去。然而, 在

朝鲜的某些阵地上成功地抵抗中共———北韩的进攻, 以及使中

共的军事和政治威望扫地殆尽, 对于我国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如

果此举之实现不招致严重损失的话。”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命令如是说。

又是那种模棱两可的句式。

麦克阿瑟当然不会满意这样一个命令, 他继续不管不顾吵吵

嚷嚷地向白宫和五角大楼要兵要权。

撤与不撤, 逃与不逃, 吵成一锅粥。

这个时候, 对将美国武装力量被牵制在亚洲的窘境早就深怀

332

不满的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德怀特?艾森豪五星上将也致

函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 信中酸不拉叽的冷言冷语:

“ 美国并不那么强大, 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不愧是二战名将, 说得真是精闢!

可怎么没早看到这一点?

白宫和五角大楼的举棋不定, 反映在战场部署上就是一个能

守则守, 不能守则能随时撤退的态势。

第八集团军在三八线以南横贯朝鲜半岛约250 公里的正面和

60 公里的纵深内组成了两道基本防线。

第一道防线( A 线) 西起临津江口大洞里, 经汶山、舟月里、沿

三八线附近向东至东海岸的长存里。由美第一军指挥之土耳其步

兵第一旅、韩军第一师, 美第九军指挥之韩军第六师, 韩军第三军

团指挥之韩军第二师、第五师、第八师, 韩军第二军团指挥之韩军

第三师, 韩军第一军团指挥之韩军第九师、首都师防守。

第二道防线(B 线)西起高阳、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

东海岸的冬德里。由美第一军指挥之美步兵第二十五师、第二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