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技术装备的优势给中朝军队作战带来的影响和敌人战术上的

改变缺乏深刻的认识, 过分看重了改装了苏式装备后的中朝军队

的力量, 自身又拘泥于第一、二、三次战役在特定条件下以奇袭方

式获取的带有很大局限性的胜利经验, 从而对战役的作用估计过

689

第二十九章

投石问路

杜鲁门摇橄榄枝

顶天立地

洪学智当粮草官

高, 看成是“韩战的时间缩短或拖长的关键”。虽然有了“准备

长期, 争取短期”的正确战争指导方针, 在具体掌握上却偏重于“ 争

取短期”。战役第一阶段预定歼敌5 个师另两个旅, 其中美军3 个

师, 第二阶段又预定歼灭韩军6 个师, 这在当时双方技术装备悬

殊、中朝方面又无空军配合的情况下, 在客观上即使不能说是不可

能, 至少也是可能性极小。

事实证明这个目标的确是一厢情愿。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是打得“ 远了一点”。

其实说远也不远, 中朝军队前进最远也只有80~90 公里。可

就这个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已经勉为其难了, 战役稍稍一向纵深发

展, 运输线延长, 供应和转运伤员就显得十分困难。第二阶段中朝

军队停止进攻后, 曾原地停留两天等待补给, 转运伤员, 结果仍补

充不上, 造成了转移行动初期的被动。由此也可以想见, 在未解决

空中掩护和后勤保障困难的情况下, 想一气呵成, 实施大迂迴包

围, 向敌深远纵深发展突击, 歼灭敌重兵集团, 将“ 联合国军”赶下

海,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事实证明, 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后, 倘不能在第一个夜晚基本上

完成战役迂迴任务, 打乱敌人战役布势, 而在战术上又未能完成分

割包围并打乱敌人, 则尔后战役发展就非常困难。敌人可以利用

其优越的技术装备条件迅速改变其不利态势; 或迅速增援其被围

部队, 凭藉其优势的炮火在大量坦克和飞机掩护下突围; 或将已被

打开的缺口迅速堵塞; 或收缩兵力形成新的防御体系??。

总而言之, 办法显得要比中朝军队多。

而中朝军队呢, 又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来制约敌人。战

役第一阶段, 正面突击的各军, 由于在第一个夜晚未能实现战术分

割包围, 就被范佛里特抓住破绽, 先将主力转移, 而以快速部队与

中朝军队保持接触; 当中朝军队黄昏一发起进攻即迅速撤退, 每次

只退20~30 公里, 恰为中朝军队一夜徒步追击的行程; 当翌日中

朝军队迫近时,“联合国军”主力已占领阵地, 以逸待劳, 中朝军队

690

即被置于其炮火控制之下难以继续发展进攻。所以, 在战役的第

一、二阶段, 中朝军队曾分别包围了敌营、团兵力十七八处之多, 但

都未能达成歼灭。

从事后“ 臭皮匠”的角度来看, 倘按邓华洪学智等在战前的建

议, 将敌人放至铁原一线再打, 粮弹补充也相对容易, 准备也可以

更充分。虽然也有一定风险, 且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朝军队的力

量态势, 但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另外, 在战役部署上, 也存在着拘泥于旧有作战模式的缺点,

战役第一阶段, 东线第二十军、第四十军突破后向敌纵深发展时,

却无后续力量投入战斗, 结果付出鲜血代价打开的突破口没有起

到应有的作用。倘将第三兵团及第二十六军东靠, 将第二十七军

作为第九兵团的第二梯队, 第二十七军跟在第二十军后边, 从韩军

第六师缺口打出去, 那很可能形成破竹之势。而战役实际发展却

是第九兵团方向兵力不足, 第三兵团方向兵力又过于密集, 在15

公里正面上一个梯队展开突击, 造成部队拥挤, 也影响了进攻速

度。

当然, 从客观上来说,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双方物质力量悬殊的

对比并没有在战争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 物质力量只有用物质力量

才能摧毁。仗打到这个份上, 只能说中朝方面的物质力量远没有

强大到足以摧毁对方的程度。中国军队的装备主要靠从苏联购

买, 而当时苏联迅速为中国军队提供战场上的所有装备也确有困

难, 空军也只能掩护从鸭绿江到清川江一段。中国国内支持战争

的财力和物力当然更不用说, 新中国建国伊始, 经济基础极为薄

弱, 1950 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不过542 亿人民币, 财政收入仅62.5

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 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及美国在韩战第一

年直接战费1??2。而就这样微薄的财政收入, 还有41.5%用于直接

战费开支, 经济建设则仅占财政预算的25.5%。

1951 年战费开支在比例上和数量上还比1950 年有所增加。

691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