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页

小说:永乐风云 作者:殷明

杨荣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这两年来,解缙在编纂类书、出使西洋等重大国策上头屡次与上意相左,惹得永乐老大不满。而且解缙还颇执拗,即便圣意已决,他仍固执己见。像修纂《文献大成》,被永乐批了一顿下令重修后,他却依然故我,好几次都和同为修纂的姚广孝、刘季箎二人发生争执。下西洋一事上解缙更加过火,郑和的船队都已经出海了,他却仍在同僚间大谈此举浪费公帑,于国家无益。此话传进宫里,永乐听了大光其火,立刻给他下了个“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评语。从此,解缙虽仍在内阁任职,但永乐已几乎不在国事方面征求他的意见,除了修纂《文献大成》外,只有在起草重要诏书时才想起这位名满天下的解大才子,基本上重新将其归入词臣序列。此番,永乐命内阁六部讨论收復安南事宜,本意不过是因为兹事体大,即便圣意已定,也需征询下臣下意见,以示开明而已。且不说诸位大臣大都赞同收復,即便不赞同,此时也应体察上意,附和一通了事,谁知解缙竟出此惊人之言!这道奏疏要呈上去,皇上不勃然大怒才怪哩!杨荣素与解缙交好,实不愿其因此徒惹祸端。

“大绅!”见解缙毫无反应,杨荣又道,“安南自请归附,足见其士民已心向华夏!你疏中言其将拖累大明,恐乏根据!”对于安南归附到底是不是自愿,杨荣其实有疑惑,不过此刻他只能顺着张辅他们的话说,否则更难劝服解缙。

“不然!”解缙摇摇头,淡淡道,“自古以来,夷狄朝秦暮楚之事屡见不鲜。仅就安南而言,由汉自唐,哪朝哪代里它未有叛乱的?但有叛乱,中原朝廷都不得不遣重兵,耗巨饷以平乱,而最终结果都是治标不治本,老实一阵子后又故态復萌。故此类蛮夷之地,收之无益,反成中国拖累,倒不如任其自生自灭!”

“可眼下安南是愿服不愿叛!”杨荣反驳道,“以后的事,谁说得准?若将来朝廷治理得当,由此将其戾气化为祥和亦未可知!”

“几无可能!”解缙仍是摇头,“安南天高皇帝远,哪是说得当就能得当的?千百年来,中原朝廷哪个没在它上头下大功夫?又有哪个最终成功了的?到头来不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前车之鑑后事之师。勉仁你说,我大明凭什么就能成历代所不能之事?”说到这里,解缙又是一嘆道:“其实仆亦非不思进取之辈。若仅就是收復安南一事,仆亦赞同朝廷不妨一试。只是现在朝廷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又是下西洋,又是在黑龙江拓土,将来还要营建北京,再往后没准儿还会与鞑靼交兵。勉仁你想想,这哪一件不需费倾国之力?这么多大手笔集到一起,咱们中国有这么大能耐么?当年始皇帝不也是连兴大举,可结果如何?愣是把偌大个中国掏了个底朝天,以致秦朝二世败亡。”

解缙这番话说得颇重,杨荣听后也有些心惊。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天空良久,方回头,一脸坚决道:“大绅兄这话说得严重了,我不这么看!”

“哦?”解缙略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杨荣,道,“那你怎么以为?”

杨荣将解缙拉到椅子前坐下,自己端了张凳子坐到他跟前,一脸郑重道:“仅就作为而言,皇上诸般举措,确有当年始皇帝之风。但若以此断定我大明会步暴秦后尘,却有失偏颇!”顿了一顿,杨荣侃侃道,“行开拓事,需以国力为根本。国家富强,则开拓游刃有余;若国力不济,而滥行开拓,那反会使国家陷入危难。故国力之强弱,是衡量开拓之举是否可行,以及程度深浅之关键所在!这一点,不知大绅兄以为然否?”

解缙默默地点了点头。

见解缙赞同,杨荣微微一笑,继续道:“既如此,那你我不妨将秦朝与当下做一比较。始皇帝时,四海方归一统,天下亟需生息,始皇帝于此之际不顾民力,滥行开拓,实为逆天而动,其之败亡,自然是咎由自取。而今日则不同。我大明开国至今已近四十载,其间除靖难三年外,海内一直安定。且即便是靖难时,兵祸所及,亦不过北方数省,天下大部仍完好无损,与春秋战国时的数百年天下大争全不能比。此乃当下远胜秦朝之一!”

“始皇帝时,天下财赋所系,不过是关中、巴蜀、中原、燕赵、江淮等地。而放眼当今,江南、湖广已是膏腴之地、天下粮仓,其余辽东、闽浙、乃至云贵,亦都有所开发,国家之富庶较秦朝已不知强了多少倍!水陆运输亦方便许多。此是远胜当年之二!”

“勉仁兄的意思是……时势不同!”解缙一点就通。

“然也!”杨荣点了点头,“观今上气魄手笔,确与始皇相似,但今日中国之富强,已远非一千六百年前可比。故同样开拓事,始皇行之,国家不堪重负,但今上行之,则不至于动摇国本!”

杨荣的这番道理,是解缙之前从未想过的。待他说完,解缙顿时陷入深思。但过了许久,他仍坚定地摇了摇头。

杨荣不禁愕然。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是再倔的人也该想通了,以解缙之聪慧机敏,却仍固执己见,这让杨荣很不能理解。

“勉仁!”解缙脸色十分阴郁,“此事仍不可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