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参见高王凌:“一个理想的追求——十八世纪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美)《知识分子》1987:秋季号。

[20] 参见汪晖:“重读《孟子字义疏证》”,《清华历史讲堂初编》,页309。

[21] 参见高王凌:“清朝统治的满洲特性”,2010年2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满族历代社会与宗教”研讨会论文。

[22] 据吕思勉先生说,宋儒论治,但欲以古为法,遂至欲復井田封建,实具有“彻底改革之精神”(皆欲大变现局);并此原理而不认者,必为庸俗之宋学家矣(《史学与史籍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页568),“彻底改革”,当然就增加了它实现的困难。

[23] 据说,世宗皇帝屡屡鼓吹儒释道三教同源,“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啸亭杂录》卷1);并在宫内养着一批和尚、道士,甚至参与机密情事,如国师文觉日伺宸扆,参密勿,上倚之如左右手。传闻隆、年之狱,阿、塞之死,皆文觉赞成。今上登极,皆放还山(萧奭:《永宪录续编》);又,据梁启超云:康熙末,耶稣会党太子,喇嘛党雍正(《清代学术概论》,蒋方震《序》,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御批纲鑑》(卷101)云:“方外之人,经涉世务,鲜有不生衅滋事者”。

[24] 《朗潜纪闻·三笔》卷1:国初,太常寺乐官用道士承充。干隆间,高宗特谕廷臣:二氏异乐,不宜用之朝廷。乃别选儒士为乐官(遂有“乐部”之设)。又,干隆五年敕部定议,嗣后正一真人不入班行,授秩五品;干隆三十一年,重定为正三品。

[25] 干隆十四年十一月己酉谕,《高宗实录》卷352;又见《朗潜纪闻·二笔》卷9《任启运受两朝礼遇》。

[26] 《啸亭杂录》,中华书局,北京,1980,页15-16;《朗潜纪闻·二笔》卷8:“干隆朝举经学,顾(栋高)、陈(祖范)、吴(鼎)、梁(锡屿)四君,同授司业”(即干隆十四年事);敕将梁锡屿所着经学,翰林、中书各誊写一部;吴鼎所着书,奉谕着录四库。“圣朝尊经重道,疏逖不遗,宜干嘉后朴学蔚兴,继四先生而起者,家许、马而人郑、孔也”。

[27] 余英时语。

[28]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页477。

[29] 《郎潜纪闻初笔》卷9《干隆初年太学得人之盛》。

[30] 关于十八世纪经世学派,参见高王凌:“18世纪经世学派”,《史林》2007:1;根据这一种新的近代史观,中国从十八世纪(不是“鸦片战争”,更不是二十世纪以后),就开始她的“现代化”建设了。儘管其努力还很不够(否则岂不成了英国一类的“先发国家”)。为此戴逸曾表示,可能还存在第三个方面,即开始了各国疆土的武力开拓(这点可称之为新的民族国家的建设),参见见高王凌:“刘松龄:最后的耶稣会士”,《中国文化研究》2006:4,页170。

[31] 曾国藩《家书》中云: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曰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辞章之学。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大约是受唐鉴“为学只有三门”之说的影响。以后又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至咸丰元年,始增加第四科“经济之学”。

[32] 在《皇朝经世文编》中,所收陈宏谋的文字仅次于清初顾炎武;在魏源笔下,他不但是十八世纪的中流砥柱,也是十九世纪经世学的开路先锋,参见罗威廉(William T·Rowe):Saving the world:Chenhongmou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ighteenth-centuryChina(《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胡明辉:“十八世纪在近现代中国史的枢纽位置”,页135;据说。曾国藩也把陈宏谋奉为讲“经济之学”的楷模,“立意崇尚之”,《晚清经世实学》,页320。

[33] 参见《书目答问二种》,页277-278。

[34] 陆耀,干隆十七年举人;十九年,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后官至山东布政使、湖南巡抚,卒于任所。干隆四十年,汇集清初迄干隆间诸儒有裨经世之文为一编,题为《切问斋文钞》,凡三十卷。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经世思想,既有内在的修身养性,也有外在的经济事功。如置于全书之首的“学术”部分,内容涵盖了立志、学风与治学、读书、师道诸多方面,主张学术要与当今社会联繫在一起;反对空谈心性、反对琐碎之考据、反对揣摩应举的辞章之学。“财赋”部分则涉及当时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方面,如田法、生财理财之策、赋役征收、漕运、钱粮、钱法盐法等等。这样的编排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使“经世”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它也被后来魏源、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所借鑑。后者在体例上也是分为“学术”、“治体”,与“六政”(吏户礼兵刑工)两大部分,其中所收,主要都是十八世纪人物的言论。是在《切问斋文钞》的体例基础上,更详尽地阐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