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篇后·实用观点祸福相依、成败相生

老子的《道德经》,以道无为而无所不为,欲歙必先张,欲弱必先强,欲度必先举,欲夺必先与;因此很多人便以阴谋家而视之,认为这是道家策略学中最精华的一环。

的确,日后的兵家、纵横家、稷下学派及法家等以探讨策略及策术为主的学派,多少均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但老子既以「无为」和「清静」为主要精神,自然不可能去强调功利色彩浓厚的策略学。

其实,老子所讲的只是种自然的现象,不是「应然」而是「实然」;只有放弃心理上的「应然」,才能去适应客观的「实然」。因此顺着「实然」去做,洞察「实然」的真相,是在面对困难重重的人间世道时,能够存活下去的最大本钱了。

「失败为成功之母」虽是句颇有鼓舞作用的励志名言,但如果不能体会「成功也可以为失败之母」的话,便很难了解成败间的真正关係。

人世间的变化道理,的确和自然现象非常相似,所以阴阳寒暑循环相生,祸福成败也是反反覆覆。不过《易经》上所谓的否极泰来、剥极必復,倒没有任何鼓舞的意思,只是在说明一件事实的必然现象而已。

「刘邦生命中最大的特色,便在于他总是那么地顺乎自然。

其实他倒不是真正的无为,只是他在「有为」时似乎效果并不大,反而是每到束手无策,被人推着走、拖着跑时,事业的进展才较顺畅些。

当然,这倒不是说刘邦的命运在不用努力时反而比较有建树,而是当其命运陷入无可掌控时,才是他最需要努力奋战的时候。表面上看来,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最低潮。打从他押送劳役失败、逃亡山泽中起,到鸿门剑宴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场合,最后还被逼得率领大队人马越过崇山峻岭,深入汉中,只要稍微有点成绩,恶运似乎立刻随之而来,让刘邦不得不去忍受苦中苦、劳中劳了。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失败的经验固然可作为追求成功的奋斗旅程中之参考,但成功的兴奋中也常隐藏有失败的祸端。刘邦创业过程中的起起伏伏,的确也印证了老子这一自然法则。

反观项羽的命运中,人为的因素浓厚多了。就其本身的能力和条件而论,项羽的确是上上之选,然而他也是肯付出、肯冒险的大将之才,属于创造时代的大英雄。

这个世界对他似乎相当不错,予取予求,让他总能轻易地完成心愿。达成目标。也因为这样,项羽在做事方面显得较少深思熟虑,欠缺危机意识,也看不也有什么事情会不利于他。

鸿门宴后的刘邦已完全屈服,项羽气势因而如日中天,但他迁都彭城,以自已的喜恶划分天下势力范围,以「应然」代替「实然」,使自己难得的大成功机会也面临了严重的威胁。

刘邦大传--第六篇彭城攻防

第六篇彭城攻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记者寿。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不容战胜的对手也是自己。但事实上,人类惟一能影响、去改变的也是自已。

俗谓本性难移,真实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只是改变的阻力很大,每段时间都只能改变一点点,让我们根本没有耐心去体认那些改变,进而在心理上放夺了改变的意图。老子便明白地指出,能够对他人有所了解的人,称得上是聪明的人。

但只有能了解自己,才算得上「心有明镜」。

能胜过别人的人,称得上有力,可以智力胜人,也可以勇气胜人。

但只有能自胜的人,才称得上是强者。

知人者不一定能自知,胜人者也不一定能自胜。了解自己的优劣而能去面对的人,才能算是能够体认道的「成道人」。

知足而淡泊的人,永不缺乏,所以反而是最富有的人。能够了解自知、自胜,并且努力去求取者,才能算是有志之人。

永远遵守道理的人,才能真正永垂不朽。即使肉体死亡,精神仍然长存,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自知」、「自胜」、「知足」、「强行而有志」,正是求「道」者最基本的人生观。

刘邦大传--第一章平定关中

第一章平定关中

陈仓关口小,易守难攻,所以必须采取突击战术。韩信于是公开宣布修建栈道,并有意让关中守将注意力集中在栈道的工程上,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成为汉军总将的韩信,开始着手策划刘邦的东征计划。

在进入关中时,为了表示不再东归,张良曾劝刘邦烧毁栈道,让项羽阵营疏于防备。

堵塞刘邦的第一道关口,是秦国名将雍王章邯。

章邯对刘邦的印象不深,而且他一向看不起这种非正统的将领,因此一直未对刘邦作太多的防卫准备。

其实,章邯最讨厌及看不起的人是他自己。坑卒事件后,章邯被吓坏了,他连反抗式自杀的力量都消失了。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能忍辱偷生下来,而且还受封镇守关中。

章邯深知秦民都痛恨他,还好有楚军以武力强力镇压,自己的安全暂时没有问题。但章邯却不是狐假虎威的人,他对自己目前的现状非常痛恨,处事变得消极、颓废,不太愿意管事,早已失去名将应有的积极领导风范。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