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很多人劝他至少要为子孙准备点像样的家产。

萧何却笑着表示:

「我的后世若贤能,必能师法我的俭朴,根本不会在乎家产;后世若不贤,再多的家产也会被人夺走的。」

功劳第一,食邑最多,但萧何终其一生,恭俭勤劳,从未放任享受,轻赋薄税,藏富于民,汉皇朝日后的富强,萧何所培养的廉洁风气贡献最大。

曹参:刘邦班底的首席猛将

曹参和萧何一样,原本都是刘邦亭长时代的上司;沛县起义时,曹参和萧何又同是主角,也是刘邦最早期的班底兼亲密伙伴。

曹参和萧何早年感情非常好。

楚汉相争期间,萧何在关中负责人力和粮秣的经营,曹参则在外面负责战争。从出陈仓、定关中开始,曹参一直附属于韩信军团,黄河以北的战事,曹参几乎每战必与,并负责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韩信的军团中,除了直属部队外,还有最主要的两支附属军团——灌婴负责的骑兵部队和曹参负责的步兵部队。

除了因为这两人独立作战能力较强,对韩信这支主动攻击经营黄河以北地区的军团有实质的帮助外,他们也是刘邦用来监督韩信、分散韩信影响力的王牌棋子。

骑兵负责衝锋和追击,但真正攻城掠地、击溃敌人或占领城池的是曹参的步兵军团。所以在辛苦和危险上,曹参更甚于灌婴。

曹参个性负责勇猛,常在前线指挥,因此据说他全身受创达七十余处。在皇朝论功时,曹参功劳仅次于萧何,排名第二。

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朝廷大臣和将领眼中,曹参功劳更甚于萧何。在封爵时,曹参不但最早被封,而且食邑万户,高于萧何起初的八千户之上。张良虽也封为万户,但时间仍在曹参之后。

如果不是刘邦以全方位精神,判定萧何功劳第一,再追加两千户食邑,曹参卓越的军功和勇猛的表现,在大家眼光中仍属第一。

但这件事却也造成曹参和萧何的心结,从建国后到萧何去世的八年多内,双方似乎没有什么交往,刘邦甚至还刻意将曹参调往东方的齐国为相国。

虽然如此,刘邦晚年的两大军事战役——讨平陈豨和英布的战争中,刘邦还是征召曹参率齐国军队过来驰援。可见刘邦对曹参在军事上的依赖,犹高于身旁的大将周勃、樊哙和灌婴。

据《史记》上记载,曹参的功劳计有攻陷诸侯国二个、郡县多达一百二十余个。俘虏的绩效,则包括诸侯王两名,宰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楚国之上卿)、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的确是位相当有绩效的业务主管。

治理国家,狱政和黑道的管理最重要

但在奉命为齐王刘肥之宰相后(惠帝元年,废诸侯相国法,相国改称宰相)曹参在作风上却有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一反军人的强势作风,改采审慎弱势的黄老之治,一切顺其自然,不作刻意努力,追求政治绩效。

这是非常不容易,也非常了不起的改变。

由于刘肥年岁尚轻,曹参便召集齐国之长老和儒生,开会讨论如何让一向复杂又动乱频频的齐国,能返璞归真,让百姓生活能安定富足。

各家各派的齐国学者,也提出了各种派别的看法,争辩纷纷,莫衷一是,也让曹参深感无法作适当的决定。

后来他听人推荐在胶西有位叫作盖公的老先生,深懂黄老治术,立刻托人以厚币及重礼前往聘请。

其实曹参并不太了解黄老精神,只是在没有较好的资讯下,有机会便应尽力去努力。

盖公也很爽快地答应曹参的邀请,见面后盖公告诉曹参,治道应该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相信人民自己处理的能力,则政治自然会趋于安定。

曹参听了,顿然领悟,于是立刻令人空出正堂给盖公居住,以便能不断向他请教。

此后,曹参在齐国的施政,均以黄老治术的原则行之,安定养民、与民休息,不求自己绩效,但求民生安定富足。九年之内,齐国安定繁荣,曹参被公认为管仲及晏子以后的齐国第一贤相。

曹参在这段期间,也学会透视和洞悉世事的高度智慧。萧何去世的消息传开,曹参立刻要求舍人作西入长安的准备,并着手移交齐国丞相的职务。

众人问其故,曹参沉静地表示:

「我将入京为皇朝的相国,及早准备,以免仓皇失措。」

果然不久便接到刘盈正式诏令,他即刻赴长安,出任相国。

曹参交代续为齐国宰相的接棒者道:

「努力照顾好齐国狱政和市场上的帮派行为,只要这方面管理得好,齐国大概也没有什么事了。切勿以自己的绩效,干扰人民的生活。」

后继齐相者问道:

「狱政和市场帮派?难道没有比这方面更重要的政务吗?」

曹参回答道:「倒不是这样。齐国的社会组织非常复杂,人民利害间的相异性颇大。监狱及市场帮派,是兼容并蓄复杂势力最重要的地方,接纳他们才能加以有效管理。如果一味强力压制式扫黑,反而会使这股势力到处流窜,奸人无容纳之地,势必造成社会的普遍污染和腐败,所以我认为这两件事情最重要。其余的治术,人民自己会处理,不用你去担心!」

这的确是非常伟大又务实的执政观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