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情绪脑对身心平衡的影响

问 :前几次演讲,你谈到正面的心念对水分子这类物质结构能造成重大影响,除此之外,正向的念头也能直接影响大脑吗?

答 :前面提过,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不过是各种感官信息的总和,而这些信息又全是透过感官所捕捉而来的电子信号,只是这些感官信息赋予了万物看似坚实不虚的错觉,再加上左半脑掌管分析和逻辑思维的功能占了优势,于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便被简化为数字、事实和理性,与真相愈离愈远。右半脑就像是摄影师或艺术家,先捕捉完整的画面,不拘泥于细节,然后才开始区分各部分的不同;而左脑正好相反,它总是先分析过去的经验,以此推理出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可以这么说,右脑看见了能量形态,左脑则精于做出时空的区隔。没有左脑,就不会有语言。人类经过多年的演化,左右半脑早已失衡,人类社会可说是由左脑人所组成的。

图3-32 左脑与右脑之别(一)

图3-33 左脑与右脑之别(二)

人类心智的研究已经证实,某些功能是由特定脑区所负责。也就是说,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是有明确分工的。举例而言,语言、理性分析、规划、与决策是和左半脑相关,而对刺激的关注(如视觉空间信息的处理)、艺术、创造力、和直觉则与右半脑有关。所以,没有左脑,人类不会有时间的观念,也无法通过语言交流;而右脑则将世界视为各种能量模式的展现。

事实上,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失真程度远不止于此,还要加上情绪脑捕风捉影的渲染。

问 :等等,你刚刚说大脑里还有一个区域叫作“情绪脑”?

答 :情绪脑又称为大脑的“边缘系统”,位置靠近脑干,就在衔接左右半脑的胼胝体附近,一般认为是较原始的大脑区域。这块区域的功能就像是筛选所有感官信息的“滤波器”,掌控快乐、悲伤、恐惧、愉悦等等情绪和长期记忆。由于位置特殊,邻近于接收感官数据的区域,边缘系统很容易拦截这些信息,“贴上”正向或负面情绪的诠释后,才让这样的感官数据“过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作用就像感官信息的滤波器,所产生的大脑反应则离不开情绪,而且总是连着这些信息一同处理。可以这么说,少了边缘系统加上的情绪卷标,感官信息到不了更高功能的区域,因为这个情绪标签能帮助大脑迅速地将进来的信息分类为正向、负向、还是生死攸关,让大脑能更快做出反应,提高效率。然而,这也意味着,情绪脑在我们所有的决策过程中,都拥有重要的发言权。

事实上,边缘系统有一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杏仁核”,是一个调节恐惧和攻击性的杏仁状结构。杏仁核活跃时,它把持了边缘系统,将所有的大脑活动导向主宰逻辑分析的左脑,同时关闭艺术性的右脑。此外,它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启动“打或逃”的反射反应,并关闭副交感神经系统所负责的放松反应。

图3-34 边缘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情绪脑”

边缘系统是一组大脑解剖构造的总称,包括海马回、杏仁核、视丘、和胼胝体,负责调节大脑的情绪,又有“情绪脑”之称。边缘系统掌管多种脑部功能,包含了行为、情绪、记忆、动机、和嗅觉,可说是专门负责在输入的感官信号加上情感卷标的过滤器,从而左右脑部对外在世界的高层认知。

具体来说,杏仁核是恐惧的中枢,杏仁核活化时会关闭右脑的运作,交由左脑主导,并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而启动交感神经系统。

静坐能影响边缘系统,使人更能依自己的心意控制这些功能,促进放松反应,对人生有较正向的观感。如此一来,当事人更容易专注,较不容易因内心的自我对话、情感、和生理反应而分神。

想想,我们从清晨到夜深,无不生活在高度压力之下,对生存的忧虑和不确定感节节高升,这两者正是滋生慢性恐惧的温床。恐惧,应当说是长期恐惧,塑造了现代人的生活,让人笼罩在黑暗、绝望、没有出路的感受里。

问 :你所描绘的模式,我听明白了。那么,从你的角度来说,不跟着这一恐惧起舞,就能会挽回人生的颓势。是这样的吗?

答 :不随恐惧起舞,或者说消除恐惧带来的影响,可说是我近年来提倡的疗愈和教育方法的前提。

以疗愈而言,不随恐惧起舞是感恩静坐的基础,而感恩可说是克服恐惧最有效的解药了。打从心底真诚感恩的人,是感受不到恐惧的,任何濒临恐惧边缘的感受,都会消融于感恩之中。感恩的心境所带来的喜乐和平安感受,使大脑能平衡地接收左右半脑的信息,整合逻辑与直觉、理性及创意、论述与抒情。同时,感恩的心境还会引发副交感神经的反应,让身心得以彻底放松。

正因如此,在儿童教育方面,我才主张健全的教育需要开朗而且明亮的学习环境,并以正面鼓励作为唯一的教养策略,除了强调分析式的教学之外,也不忘记创造力、道德情操和伦理价值的重要性。没有恐惧的成长环境,以及左右脑均衡课程的熏陶,能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身心均衡,而且自然流露出智慧、创意、快乐。

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全面地看待这些观念,并明白适当的静坐练习其实是符合科学精神、有实证支持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