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只要一枚炸弹,就可以摧毁一整座城市

4月24日,哈里·杜鲁门总统收到战争部部长亨利·史汀生递交的一封短笺:

总统阁下,我必须尽快向您汇报一项最高机密,我认为这很重要。您刚刚接任总统职位时,我曾提到这项机密,但考虑到您当时承受的压力,我并没有细说。

杜鲁门马上明白史汀生要汇报的是什么机密。史汀生上次提到这项机密是在罗斯福总统去世那天;当时,他只是神秘兮兮地说,军方正在研制一种“破坏力强大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型爆炸装置”。4月13日,曾在罗斯福任内担任战争动员办公室主任的吉米·伯恩斯(Jimmy Byrnes)对杜鲁门说,军方正在“完善一种威力强大到足以毁灭全世界的爆炸装置”;接着又说,爆炸装置的威力超乎想象,足以使美国在战后处于说一不二的位置。但是,直到科学研究及发展办公室的主任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博士到白宫汇报工作并解释炸弹的技术细节后,杜鲁门才开始意识到这种新型炸弹的恐怖威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层官员都相信这一点。杜鲁门的首席军事顾问、职位实际上等同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海军五星上将威廉·D.莱希(William D.Leahy)也听取了汇报,并在会后宣称:“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干过的最蠢的事。这种炸弹根本不会爆炸,这是我作为炸弹专家给出的看法。”

杜鲁门急于听取史汀生的报告,决定4月25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会议。25日中午,史汀生抵达会场;不久,莱斯利·R.格罗夫斯(Leslie R.Groves)少将也如约而至。格罗夫斯是一个膀大腰圆的陆军工程师,曾经主持五角大楼的修建;他与史汀生都分别准备了备忘录,刚走进会议室,就把备忘录交给杜鲁门。杜鲁门首先阅读史汀生的备忘录。上边开篇就写道:

不出四个月,我们很可能就会完成研发工作,制造出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武器,只要一枚炸弹,就可以摧毁一整座城市。

备忘录接着写道:

尽管英国也参加了研发工作,但就实力而论,目前只有美国才拥有足够的资源制造出这种武器并投入实战。其他国家不知要用多少年才能达到这种水平。尽管如此,实际上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未来很可能出现,某个别有用心的国家或团体秘密制造出这种武器并突然使用,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考虑到目前人类的道德进步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整个世界将生活在这种武器的阴影之下。换言之,现代文明有可能毁于一旦。

然而,备忘录进一步指出,这种武器若被善加利用,也可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力量。

格罗夫斯的备忘录主要集中在科学层面。他在备忘录中写道:

原子由中子、电子、质子组成,当游离于原子外部的自由中子击中铀235的原子时,撞击就会令原子一分为二,在产生更多中子的同时,释放出相当巨大的能量。

备忘录指出,如果一切顺利,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就相当于引爆5 000到2万吨TNT炸药。备忘录的下文是:

只要研制出核裂变炸弹,美国就掌握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不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赢得当前这场战争的胜利,还可以减少美国士兵的伤亡……如果能够在原子能武器研发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那么美国就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国家安全,并能够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接着,史汀生与格罗夫斯介绍了原子弹研发这个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及科研项目是如何从无到有、开花结果的。1939年8月,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致信罗斯福总统,提出“在不远的未来,铀元素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重要能量来源”,由此产生的能量可以用来制造炸弹。罗斯福担心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抢占先机,就对身边的助理说:“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同年秋,联邦政府拨款6 000美元,用来购买研发原子弹所需的包括铀元素在内的各种特殊物资。次年6月,罗斯福成立美国国防部科研委员会,将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所长范内瓦·布什任命为主席。还有3位科学家也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分别是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James Conant)博士、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托尔曼(Richard Tolman)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卡尔·康普顿(Carl Compton)博士。委员会的任务是召集物理学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判断他们能否制造原子弹。1941年11月,在珍珠港遇袭前的一个月,战争部部长史汀生从布什口中得知与原子弹项目相关的机密信息,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史汀生回忆道:

之后4年,我直接参与了所有与原子能研发与应用相关的重大决策,从1943年5月1日起……我开始负责整个项目的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

原子弹研制项目名为“曼哈顿计划”,负责人是当时军衔还只是准将的格罗夫斯。1942年6月,格罗夫斯把物理学家J.罗伯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