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关于周朝呢,我们就更熟悉一点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说到周朝,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分封制,分封制的起源难说,但是全面推行分封制的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理想状态就是在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共同管理下达到社会稳定。】

许多周朝的人都暗自点头。

这制度那是极好的制度。

若不是礼乐崩坏,还能更加稳定。

【但是后来分封制碰上土地私有制,产生了极大的「化学」反应,土地兼併,诸侯国逐渐强大,为什么孔子一直谈及礼乐崩坏?其实最大的表现就是周天子管不住这些诸侯国了,之前建立的那些礼乐制度已经没有人遵守了,多的是僭越之事。】

春秋时期。

谈及此事,孔子是最心痛的。

若是人人都能遵守礼乐,那这一切的烦忧就都是不存在的。

【而礼乐制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他看似就是一些关于礼节、文化的制度,但是放到秦朝,那就是焚书,放到西汉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思想控制,但是它比秦汉时期的统治手段温和许多,可能比朱熹时候的「存天理灭人慾」还要温和一点。】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思想控制吗?

许多百姓都不懂。

其实之前幕中女子也说过了。

可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被控制了什么。

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但是如果连孔子都推崇的,那肯定就是好的吧。

【关于礼乐制度在周朝是怎么维护统治的,其实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并不多,但是「存天理、灭人慾」,乃至整个宋明理学在宋明,尤其是明朝所产生的影响那是巨大的,所以有时候啊不能小瞧了文化人,也不能小瞧了文化的作用。】

只有文人和官场上的人最懂得这一点。

他们是学着这些过来的。

等到了用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也是从被控制过来的。

【秦始皇就是在这上面吃了大亏嘛,但是其实秦始皇并不是不懂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反而他的脑子很清醒,他太懂了,他自己也看了很多书,很有文化,所以他知道像自己那样的人太聪明了,想法就多,就前卫就容易有自己那样的想法,他知道自己的厉害,自然不愿意再出现一个自己那样的人,所以他选择了一个笨办法,把敌人掐死在摇篮里,直接釜底抽薪。】

【但他这个选择,其实我还是不能理解,那你怎么不直接把厉害的人全杀了呢?这个想法……或许这也是人们常认为秦始皇坑杀的是儒士的原因吧,真的太鬼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此时的嬴政碰巧和李斯在一处。

他抬眼看了看李斯,没有说话。

李斯便也就更不敢说话了。

这幕中女子话糙理却不糙,实在让人无法反驳。

她明明就是在说陛下的不是,可是却又有夸讚。

他们都开始好奇这焚书坑儒的始末了。

反正嬴政是不相信自己真会做这样的事情的,若是做了,定事出有因。

【在《周本纪》中,司马迁依旧秉持着寻求王朝兴衰的目的重点讲了周朝厉害的帝王和几个昏庸的帝王。】

【周朝前期还是比较不错的,文王武王的功绩经常会出现在《诗经》之中。在本篇当中,他也并没有怎么写春秋战国的那些纷纷扰扰,只是大概地简述了一下这个时期的事情,重点放在了周朝的几个帝王上,而春秋战国时的这些厉害的人和事都在后面的世家和列传中。】

哦,众人懂了。

那就是后面的世家列传才会说得详细些了。

每每她说得详细了,就能带出后世的许多人来,这正是大家所期待的。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短短八个字概括了整个东周风云,然而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新的时代来临了,按理来说,这时候司马迁就该讲秦始皇了,但是他没有,他翻过去又将秦国的历史讲述了一遍,从秦的祖先一直说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也就是东周末战国末,曰《秦本纪》。】

①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红楼梦》

第202章

司马迁

【为什么要单独写《秦本纪》呢?因为秦国他本来就是一个传奇,而秦始皇是这个传奇中最为顶端的那一个。】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齐国酸了,赵国酸了,各个国家都酸了。

秦国,不过一个蛮夷之国,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传奇了?

然而众人也不得不承认,秦国早就已经不是那个蛮夷之国了。

即便现在的他们仍旧看不上秦国。

【在最初的时候「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因为这个事情,秦襄公才被封为诸侯并赐封地,就是岐以西之地。但是呢,这个周平王是个神人,岐以西之地是什么地呢?是被西戎占了的地方,他说「小秦啊,你能护送我实在太好了,这些西戎人太可恶,居然占我的地盘,你去打,把他们打走了,这地方就给你做封地。」】

【啊这……搞了半天是空头支票,赢了有这地盘,输了啥也没有,所以后来诸侯国们都看不起秦国,认为秦国是蛮夷之国,然而秦国却就靠着这么点地方发家,最后一统天下。】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