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地委副秘书长胡言,早已在此迎候。

当天,天色已晚。迅速安排下住处,吃过便饭,便让大家休息。第二天早饭后,在办事处礼堂与全体调干正式见面,并介绍些阿里地区的概况:

胡副秘书长侃侃而谈:

阿里是一九六0年实行民主改革,并同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从封建农奴制,一下子改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在社会发展史上,可谓一步登天的变革。

胡副秘书长向干部们简单介绍了阿里的农牧业生产。他说翻身做主的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热情是很高的。但是生产上受大自然风、霜、雹、雪的侵害,每年都有不小的损失。牧业上靠天养畜的状况,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改变的。我们干部们下牧区巡迴检查生产,常常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如果站的高一点,从宏观经济上说,真正的困难,是

能源问题。阿里有水,限于水文地质资料,现在还修不起电站;有煤,但是由于那里地层的构造复杂,资金有限,勘探困难,暂时还无法开采。生产、生活的燃料问题,无法解决。现在机关办公取暖,烧红柳疙瘩。牧民群众祖祖辈辈是烧牛粪和茅柴……

胡副秘书长看到有的干部嘆气,有的摇头,他笑道:“我并非吓唬大家!境外反动势力,还竭力扶植叛匪不时在边境骚扰……同志们!我如实地向大家介绍这些,是要你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战困难!我相信,上有党的正确领导,下有群众的热情支持,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全心全意地去奋斗,胜利终归是属于我们的!”

全体干部们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

会后,胡副秘书长代表阿里地委为新来的“阿里战友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再次体检,调干队伍终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上山了。

“上山、下山”等词语,从调干学习班,到叶城办事处以来,已经成为干部们生活中的常用语。从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叶城,爬上四千五百米的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途经上千迴百转的盘山路,翻越几座有名的冰大坂……所以去阿里叫“上山”回内地叫“下山”是名副其实的了。

儘管出发前,经过多次提醒注意“高寒、缺氧”等问题……但车子一起动,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克制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车队开出叶城办事处的大门,工作人员全体列队欢送。车内干部们挥手告别,不出一百米,车内年青人,已经激情满怀地开始高歌了。谢大军、纪伯乐唱得很起劲。

两个小时后,车子开始钻入深山,爬上高岭。不断地你追我赶,?span class=yqlink>

仙剑律剑稚仙健;ゲ幌嗳茫只ゲ幌嗥厍墼谏郊湎琳吶躺铰飞稀8枭丫V梗嗣悄坎幌窘拥氖谴巴狻?/p>

飞车掀起的烟尘,无孔不入地钻入车厢内。仅仅经过半天多的行程,人们都被折腾得力倦神疲。尘土沾满睫毛,钻入口、鼻、耳朵,从脖根窜入内衣,那种沙碜碜的感觉让人从心里难受。另一个魔力更大,让人感受磨难最深的还是寒冷。高原山地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上升,成反比例急剧地下降。前进路上的山头还连绵不断……

第一天的行军,成功地翻越了“库地大坂”,它是进入阿里高原的第一座平台。虽然空气稀薄缺氧,但在这山地与平原间的引桥上尚能忍受,可是寒冷初试锋芒,足以让人领教。

住处是以“库地”命名的库地兵站。

库地的夜晚寒冷难挨。过往行人在客室墙上刻下“冰站”字样,留下这生动的感受。

当天晚饭后,谢大军、纪伯乐、黄褐璧都坐在纪伯乐的床铺上,交谈着各自的感受。

黄褐璧直叫:“头痛!”

谢大军问纪伯乐:“感觉如何?”

纪伯乐黄白镜子的脸色已经发灰。他如实地回答道:“胸闷,心慌!”

谢大军说:“我的脉搏,每分钟有九十八次!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喂!我的英雄们,你们这可是自找的!没有人要你们来……”黄褐璧得意地苦笑了一下。

谢大军没有理睬他。

纪伯乐看了黄褐璧一眼说道:“这可不像一个共产党员说的话哟!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可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随时都可能需要互助的。”

“我是开个玩笑吗!”黄褐璧一笑掩饰过去。

纪伯乐手里拿着本袖珍地图册边看边琢磨着:

“听说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要翻越一座冰大坂,头痛的日子还得有几天……”

谢大军说:“听司机说,刚上山头两天都是如此,过两天适应就好了。现在好歹睡一觉,明天会好些。”

第二天早晨,吃过便餐后,车队很快便出发了。

谢大军看着车窗外那一座座数也数不清的山头,才真正感受到高原的广袤与无际。他突然想起,毛主席的诗句“横空出世,莽昆崙……”堪称是绝妙的写照。他把自己的感想说给纪伯乐。

纪伯乐脸上突显笑容,他说:“主席诗中描写的昆崙山壮美的意境和我们此时此地的身临其境是难得的相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