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光是想一想,就令人恐惧

“先生们,早上好。”战争部长亨利·L.史汀生说,“欢迎出席过渡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委员会成员由我提名、经总统批准后生效,任务是就包括战时控制、信息公告、立法、战后组织在内所有与曼哈顿计划相关的议题提出建议。”

1945年5月31日,星期四,上午10点刚过,与会人员聚集在史汀生办公套间的一张长会议桌旁。这里是刚刚落成的五角大楼,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坐落在波托马克河西岸,与华盛顿特区隔河相望。除了史汀生,坐在前排的成员是其他7名委员会成员,包括范内瓦·布什、詹姆斯·科南特、卡尔·康普顿、吉米·伯恩斯在内。此外,出席会议的还有美国陆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曼哈顿计划”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少将,以及4位在原子弹研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理学家。这四位物理学家分别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主管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在意大利、1942年设计建造人类历史上首个受控链式核反应堆的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与费米及其他科学家一起在华盛顿州汉福德设计建造全球首个钚生产堆的亚瑟·康普顿(Arthur Compton);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发明回旋加速器,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铀浓缩问题的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除了奥本海默,其他几位物理学家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史汀生接着说道:“首先,我要高度赞扬我国所有参与‘曼哈顿计划’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尤其是今天在座的4位科学家。他们对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愿意就委员会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建言献策,我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然后,史汀生指着马歇尔说道:“今天,美国陆军参谋长也出席了会议,因为他和我都肩负着从军事角度向总统出谋划策的责任。因此,他最好当面听取科学家们的看法。但是毫无疑问,我和马歇尔将军都同意,‘曼哈顿计划’不应仅从军事武器的层面去考量,而是应当作为人类与宇宙的一种全新关系来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讲,‘曼哈顿计划’足以与人类历史上其他伟大的科学发现相提并论,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它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绝非这些发现所能比拟。”

史汀生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想必也无须我提醒,在座诸位都很清楚,‘曼哈顿计划’意义重大,绝不仅限于赢得当前这场战争的短期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善加控制,让其在未来成为和平的保障,而不是文明的威胁。”

开场白结束后,与会人员开始讨论原子弹的未来发展阶段,包括未来3年内在现有爆炸当量仅相当于2 000到20 000吨TNT的基础上,制造出当量相当于1 000万到1亿吨TNT的原子弹。会议还讨论了下列议题:战争结束后,是否有必要继续在国内开展原子弹计划,并建立核武库和储备制造原子弹所需的物资;是否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分享一部分与计划相关的信息;应当如何设立拥有检察权的国际核控制机构。正是在最后一次交换意见时,布什博士向委员会保证,未来无论发生任何军备竞赛,民主国家都一定会战胜极权国家,因为民主国家拥有“团队合作机制和信息自由交换能力”。他补充说,这一观点的证据就是刚刚从德国传来的情报:无论在核武器方面,还是在其他科学领域,希特勒政权的“技术都远远落后于美国”。

午餐过后,委员会于下午2:15继续开会,讨论对日本使用新武器原子弹的可行性。罗伯特·奥本海默指出,尽管使用一枚原子弹轰炸兵工厂的“实际破坏效果与航空兵部队现有规模的轰炸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原子弹的视觉效果会“非常可怕”。奥本海默又高又瘦,颧骨很高,眉毛浓黑,蓝眼睛炯炯有神,是一个容貌出众、极具魅力的人物。他补充说,原子弹爆炸后“会发出耀眼的亮光,能够照亮1万甚至2万英尺的高空。爆炸产生的中子效应至少会对半径三分之二英里范围内的生命造成威胁”。

然后,委员会就是否应当事先警告日本政府、应当选择何种类型的目标以及爆炸可能产生的效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史汀生总结讨论,得出共识:“我们不应在投掷原子弹前警告日本政府。我们不可以轰炸平民区。并且,我们应当尽可能让更多居民在心理上受到极大的震慑。”史汀生对科南特博士的看法表示赞同,指出“最适合的目标应当是雇佣大量工人、周围全是工人宿舍的重要兵工厂”。

最后的问题是:是否同时投掷不止一枚原子弹?尽管奥本海默指出,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格罗夫斯少将却对此泼了冷水,提出三项反对理由:第一,他们“在连续投掷中无法收集单个原子弹的相关信息”;第二,投掷多枚原子弹“需要组装人员加班加点赶工”,结果可能“效率低下”;第三,同时投掷多枚的效果“与航空兵目前的常规轰炸区别不大”。

6月1日,过渡委员会会晤了参与“曼哈顿计划”的4位主要工业家,并提出下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建议:“应尽早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攻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联系xs8666©proton.me
Copyright © 2024 23小说网 Baidu | Sm | xml